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京百日整治河道脏乱臭 3年内污水处理率达90%(4)

2013年07月30日 10:0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 个案

  清河再生水厂三期升级改造竣工

  日处理污水58万吨,但每日10吨污水仍无力处理;中下游修改规划增污水处理厂遭居民异议

  新京报讯 (记者饶沛)清河再生水厂三期升级工程项目近日竣工,日处理污水能力由15万吨增至18万吨。加上此前已运行的一期、二期,清河再生水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8万吨,接近1/3个昆明湖的水量。

  但这仍无法阻挡大量污水直排清河。昨天下午,在999急救中心北侧的清河排污口,污水哗哗地冲入河道,在棕绿色的河里形成一股股黄色的浊流,滚滚恶臭涌上桥头,与此前相比没有明显改善。不少路人掩鼻而过,私家车主也快速关闭了车窗。

  在污染最严重的清河中段,从2010年开始,夏季用水高峰期污水来水量为每日60万-70万吨,甚至超过清河再生水厂全满负荷运转下每日58万吨的处理能力。无法被再生水厂接收的污水只能直排入河,一路散发着恶臭流向下游。

  清河污水厂建成4年负荷即达极限

  清河流域有3座污水处理厂,为上游的肖家河污水处理厂、中上游的清河污水处理厂,以及中下游的北苑污水处理厂,目前清河中游污水直排最严重。

  水务部门负责人称,清河污水处理厂一期2002年投入使用,处理能力每日20万吨;二期2004年建成,具备同样的处理能力。

  此后,清河污水来量很快上升,2007年、2008年夏天污水处理高峰时已满负荷运行。为此,曾增加了每日处理5万吨的临时处理设施。此后,扩建了清河再生水厂(原清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日处理能力15万吨,使清河再生水厂日处理能力提至55万吨。

  改造后每日10吨污水仍无力处理

  2010年起,清河中段夏季用水高峰期污水来水量达每日60万-70万吨,超过再生水厂处理极限。处理不了的污水,一部分从雨水管线排出,造成污水直排。

  清河再生水厂三期近期再次将日处理污水能力由15万吨提升为18万吨,同时清河一期、二期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品质也提升至再生水要求,使清河污水处理厂成为日处理58万吨污水的再生水厂。但在夏季清河中段每日仍会直排污水约10万吨。

  实际人口比规划服务人口增加100万

  清河流域的污水,基本都是周边小区的生活污水。是什么原因导致污水厂的处理能力没跟上排污能力?

  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水务局工作人员透露,清河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是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的规划人口数量确定的。根据该规划,清河污水处理厂按处理190万人的生活污水并适度超前确定了建设规模。

  “奥运会后,在清河流域,特别是清河周边住宅增加很快,这两年我们再次调查,该区域人口数达290万,远远超过规划中的预计。”水务局工作人员说,人口增加太快、配套却相对滞后,是清河水质不佳的根本原因。“北京的人口提前10年达到了1800万,可污水处理规划还在按原来的城市规划进行,这导致污水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绿地改建污水处理厂遭居民异议

  而规划问题同样困扰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建。水务局人士称,目前清河臭味比较大的是清河中游这一段,但随着下游北苑等地小区日渐增多,污水来量就会上来,而北苑污水厂目前已满负荷运行,“所以正在抓紧建新的再生水厂。”

  目前,按照市政府批复的选址规划方案,清河第二再生水厂位于朝阳区孙河乡沙子营村西侧,东至来广营北路,北至清河绿化带,西至现状高压线走廊,占地约36公顷。这块地的原规划用地性质为绿地,拟调整为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但这一选址目前收到了附近一些居民的不同意见,认为占用了本已建成供市民休闲的绿地,此外距离居民区、学校较近。随着清河流域的逐步建成完善,想在新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必然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难度。

  【专家说法】

  房地产连片开发不顾基础设施承载力

  “每批一块地,对市政基础设施的要求可能不大,但某地区批的地加在一起,影响就大了。”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现顾问总工王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近年城市开发热情高涨,多方资金都集中房地产开发,造成某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建成多个住宅小区,人口快速聚集,导致了规划滞后于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后果。

  而目前,多个相邻地块短时间内集中开发成住宅小区的做法在大兴、房山等区仍旧时兴,这对当地的市政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王东表示,规划部门应把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三方面效益统筹考虑,每过两三年,就该回头看看规划与落实的情况,看看是否综合协调了这三方面。(记者刘春瑞)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