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北京东坝环铁"垃圾山"正消失(2)

2013年08月27日 09:4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在朝阳区东坝乡后街村大环铁路试验线3公里8处,逐渐形成的“垃圾山”是多年来困扰铁科院的顽疾。据北京铁路公安局环铁派出所卫东所长介绍,这里最早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环铁取土挖出来的十几米深大坑,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因滑坡严重影响路基,甚至要花钱买土护坡。2007年前后,有附近村民承包了这块土地,非法经营垃圾消纳场,靠收垃圾挣钱,垃圾就开始往上“长”,两三年内迅速形成三四层楼高的垃圾山。护网承受不住,东郊分院不得不花费上百万元沿铁路两侧建围墙。最初围墙高约3米,后来垃圾越来越多,不得不三次加高围墙,最高达8米,但始终无法阻止大量生活垃圾的倾倒。

  朝阳区有关方面向本报证实,报道中所涉及的垃圾山,有一部分为东坝乡后街村租给贾姓承租户的6亩集体土地,“该承租户与后街村委会称租用土地办工厂,实际用于垃圾回收分拣。”

  垃圾山问题曝光后,铁科院从大局出发,支持地方清理垃圾山。7月25日,中铁电气化局的清运垃圾渣土车辆进场施工,但受到东坝乡西北门村和后街村村民阻挠,理由是担心拉运渣土的车辆穿过,会对村里长约一公里的路面造成破坏。

  8月1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会同朝阳区政府、铁科院再次到东坝乡,会商“垃圾山”处理事宜。

  经有关方面积极协调,8月9日,铁科院东郊分院与东坝乡后街村委会达成“谅解”。据双方签署的《道路修复合同书》:“为了保证清运垃圾山后对后街村自建道路的及时修复”,东郊分院一次性向后街村支付30万元道路修理费用。

  8月21日,我们在“垃圾山”清运现场看到,2台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十余台渣土专用运输车在繁忙转运。中铁电气化局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垃圾山清运项目经理田耐说,恢复清运十几天来,除了下雨天,十几台车每天运转14小时。截至当天,已清运垃圾渣土4万多立方米,还剩3万多立方米。“覆盖在表层的生活垃圾部分,此前已由地方环卫部门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剩余的渣土部分基本可以达到填路基的C类标准,可用于保护低洼地段环铁路基边坡。”

  垃圾“移山”的启示:

  根治“垃圾山”

  没有局外人

  一度是“老大难”的垃圾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垃圾围村”状况有所改观,令人欣慰。采访中我们也发现,解决困扰城乡的垃圾问题绝非一夕之功,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各方“给力”,从点滴的一件件事情做起。

  首先,重视环境问题是关键。无论是堆积成山的“垃圾山”难题,还是街头巷尾的环境卫生问题,短时间内面貌有所改观,各有关方面、各部门对舆论监督和环境问题高度重视,付诸行动是关键。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给本报的“情况说明”强调,下一步要及时对整治后的空地覆盖、绿化,对周边居民进行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基层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人口管理,加强检查执法,落实长效管控,确保问题得到彻底根治,不反弹、不复发。

  第二,要直面城乡结合部的现实。以崔各庄乡黑桥村为例,该村原有村民2000余人。前些年,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目前居民近4万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当地村民种菜的地被拿来“种房子”,靠出租房屋挣钱。当出租的房屋达到一定规模,配套设施跟不上,就会产生水、电、垃圾处理等问题。“外来人口确实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政府部门所给的资源不够支撑这么多人,这个矛盾在城乡结合部可能还得持续一段时间。”一位基层干部说。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固体废物管理处张晓光认为,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多,人口倒挂情况严重,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和一些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追不上人口数量的变化。而流动人口是动态的,同时面临拆迁改造、发展规划等问题,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城乡结合部垃圾处理等问题滞后。

  第三,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东坝乡“垃圾山”让临近的黑桥村民深受其害,但横七竖八堆放的垃圾中却有不少石膏模具之类的废弃物——它们显然是附近居住的艺术家们的“杰作”。人们都希望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又是环境问题的直接参与者,二者相辅相成。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群策群力。铁科院东郊分院尽管是“垃圾山”的受害者,为支持地方政府,创建环铁内美好环境,院方克服困难,出钱出工出力,移走“垃圾山”。垃圾清运完毕,铁科院将对环铁围墙进行修复,修建护坡。铁科院东郊分院院长王都表示,“为保持国家铁道试验中心良好的运行环境,建立长治久安的机制,中央在京单位同样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