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万元GDP能耗居全国前列海南节能形势为何亮红灯?

2013年09月09日 10:42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国家发展改革委前段时间发布的各地区上半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海南节能预警等级为一级,处于节能晴雨表的红灯状态,节能形势十分严峻。以“生态立省”、“绿色崛起”为宗旨,矢志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国际旅游岛”为何节能亮了红灯?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研。

  发展与约束形成矛盾

  海南省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为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十二五”时期能源消费总量将快速增长。2010年,海南省万元GDP能耗为0.658吨标准煤,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同比上升5.23%,达0.692吨标准煤,2012年同比下降3.37%,为0.669吨标准煤。“2011年海南万元GDP能耗水平位列全国第八,前7位均为经济较发达省份,GDP总量是海南省的4倍至21倍,能耗总量是海南省的4倍至18倍。”海南省工信厅副巡视员符传智告诉记者。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一方面要建成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另一方面要建成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经济总量要上去,能耗要下来,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必须走绿色崛起的道路。”符传智说,海南快速发展与节能约束性指标之间存在矛盾,2010年全省消费标准煤1354万吨,2013年预计为1800万吨。随着经济的发展,项目不断上马,增加180万吨煤的用量就意味着提高了10%的能耗。海南能耗基数小,稍有波动,指数就会大幅震荡。

  与一季度相比,海南由二级预警上升为一级预警。符传智就此解释说,由于5月份海南气温急剧升高,家用空调、汽车空调开始集中使用,空调负荷约占电网负荷的45%,造成能耗大幅提高。

  在节能领域,海南客观上存在困难,而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还须主观上更加努力。“海南的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19个市县中有16个市县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60%左右;二产以重化工为主,产值占经济总量的18%。”符传智说,一产农产品深加工率低、附加值低,二产处于产业链前端,能耗较高,三产由于受交通制约,飞机、轮船成为物流主力,致使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万元GDP能耗为2.61吨标准煤,无形中增加了三产的能耗。符传智认为,三产“三高”是目前海南降低能耗面临的最大困难,他说,“虽然节能形势非常严峻,但我们也要下决心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

  挖掘节能潜力

  目前,海南省资源初加工产业占比大,导致工业整体能耗水平偏高,但主要产品能耗已经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节能潜力有限。“以高能耗的水泥产业为例,立窑水泥已彻底淘汰,现全部采用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产生的尾气也用于发电,充分利用了能源。”符传智举例说,进入“十二五”以来,海南已否决或暂缓审批项目13个,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干毛巾也要拧出水来”,海南从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出发,已累计改造完成9.2万盏路灯,太阳能路灯等高效照明光源使用比例达到25%,还建成3个蓄能型集中供冷站,已并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50MW。“目前,《海南省节能减排综合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已进行了3次修改,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符传智说,通过制定该方案,进一步摸清了海南能源消耗情况,弄清了海南节能潜力所在。

  根据这一方案,海南省下一步将围绕“减存量、控增量、调结构”的思路,一方面调整和优化产能结构,另一方面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先进、技能显著的亮点工程。一是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到2015年底前全部淘汰白炽灯,可节约13.24万吨标准煤;二是建成大中型冰蓄冷站15个至20个,实现供冷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转移电网峰值负荷20万千瓦,节约11万吨标准煤;三是实现重点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延长产业链,实现“零排放”;四是把软件信息等特色低碳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增加绿色GDP,到2015年,软件产业产值达300亿元以上;五是到2015年完成太阳能电站建设1000MW,实现节能42万吨标准煤,风力发电900MW;六是到2020年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万辆,节油78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

  据介绍,上述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并取得一定成效。今年1至6月份,海南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96%,全年预计可以下降3.5%,完成国家要求的下降2%的目标。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