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气治污投资将逾万亿元 行业冰火两重天

2013年09月13日 08: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钢铁水泥承压 天然气环境监测受益

  备受瞩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日由国务院全文发布。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动计划》中的相关措施在力度方面明显低于预期,后期关键看地方版和行业版的实施方案能否将国版《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在各地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将承受被淘汰的压力,天然气和环境监测等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行业,有望迎来“黄金五年”。

  后期的政策看点,是即将公布的《清洁水行动计划》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前者将推出控制单元内的排放补偿制度,类似于“增减挂钩”的水污染治理制度,将使专门从事工业废水治理的企业和设备提供商获得长期红利;而农村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将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示范建设等方面。

  措施力度未超预期

  早在5月13日,本报记者就最先报道《治污将出重拳 三项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上报》。此间几度传出《行动计划》即将出台的信息,相关内容也经过详细披露,利好已被充分兑现。

  英大证券研究员黄坤认为,从《行动计划》内容来看,无论是治理目标还是治理措施,都没有太大的超预期内容。因此,从盘面上看,今日出台的《行动计划》并没有对相关标的股价产生影响。《行动计划》出台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标的投资逻辑将由“污染事件-政策预期-政策兑现”转向“订单-业绩”上来。

  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相关措施的力度并没有之前预想那般严厉,整体措施都在之前预期内,有关条款也在不同的环保政策中陆续出现过。今后大气污染政策的走向,关键看各地和相关行业在今后出台的地方版或行业版行动计划上,能否进一步将相关措施落到实处,以及相关措施能够更加严厉。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总体在预期内。他建议,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今后全国范围内新增工业项目,应严格实施排放补偿制度。对达不到年度空气治理目标的重点地区,要采取暂定区域内所有工业项目审批的严厉手段。

  具体说来,可以按照是否达到二级空气质量这一标准,将全国划为空气质量达标地区和不达标地区。即对于空气质量达标地区,新上工业企业增加的排放要在该地区按1∶1的比例来削减,削减后,企业才能上马,以达到总量平衡。对于空气质量未达标地区,新上工业企业则要按照1∶2的比例进行削减,削减后,才能上马项目,也即排放补偿。

  除总体目标外,规划还要有年度目标。发改委和环保部要结合年度目标进行检查,未实现年度空气质量控制目标的地区,要对该地区的所有排放类工业项目实行零审批,这是对地方官员最有约束力的手段。

  骆建华建议,未来对诸如汽车、轮船、飞机等移动污染源,可以在燃油税中拿出一部分用作清洁交通专项基金。该基金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对黄标车等排放不达标的私家车进行淘汰补偿;二是对于研制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

  此外,《行动计划》出台后,国家应当考虑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征税,这样才能利用税收杠杆对钢铁和水泥等行业的污染排放进行控制。“现在脱硫脱硝电价已经基本到位,未来希望开征二氧化硫税,现在二氧化硫排污费是0.6元左右,但治理费用是1.95元,建议将二氧化硫排污费提高到2元。”

  钢铁水泥等行业承压

  随着《行动计划》淘汰落后产能目标的落实,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将承受较大压力。

  《行动计划》提出,要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21个重点行业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15年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

  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2016年、2017年,各地区要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目标将北京市单独列出,可见高层对北京市严峻大气情况的重视程度,而作为“环首都污染圈”的河北钢铁行业,或将成为《行动计划》出台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

  12日,河北省也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宣布到2014年,淘汰水泥落后产能6100万吨以上,淘汰平板玻璃产能3600万重量箱。并且实施《河北省钢铁产业调整方案》。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力度远超国家版《行动计划》。

  据卓创资讯钢铁行业分析师刘新伟统计,河北省是国内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2012年河北省粗钢累计生产1.8亿吨,2012年粗钢产量全球排名第二位。业内人士分析,到2017年削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意味着全省三分之一的钢铁产能将被淘汰,这将利好省内河北钢铁、邯郸钢铁等龙头钢铁企业。

  其他钢铁企业为了避免因为排放而遭受淘汰的命运,必然加大环保投入改造力度,这对于为钢铁行业提供排放服务的脱硫、除尘类相关公司,将是利好。

  天然气和环境监测受益

  在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严重行业承压的同时,另外一些行业因为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获得利好,其中天然气行业受益明显。

  根据《行动计划》,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骆建华认为,目前看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行动计划》提到,要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到2015年,新增天然气干线管输能力1500亿立方米以上,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地方人民政府要对涉及民生的“煤改气”项目、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轻型载货车替代低速货车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天然气的消费比重由4%提升至8%以上,未来天然气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将迎来“黄金五年”。除了上游的天然气供应者中国石油外,中游的天然气分销商,下游的天然气设备制造商都将从中长期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受煤制气相关政策迟迟未能明朗,以及中期业绩未达预期等影响,国内煤制气工程龙头中国化学从12元的高位上一直下滑到8元左右。《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这表明从长期看,煤制气行业发展空间仍有政策保证,相关公司也会有业绩持续支撑。

  除了天然气相关产业或利好外,环境监测行业也是《行动计划》的一大受益者。防治污染,监测先行。今年7月,本报记者就曾报道,环保部正在联手国家气象局,在全国部分地区率先建立PM2.5的预警预报系统,未来将在PM2.5实时监测的基础上,实现对PM2.5的24-48小时的预警预报。

  《行动计划》明确,要建立监测预警体系。环保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到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其他省(区、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于2015年底前完成。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及其运行和监管经费价格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仅就前期披露信息来看,“十二五”PM2.5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就逾20亿。而随着预报预警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对PM2.5相关监测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可以长期关注雪迪龙、先河环保等环境监测类公司。

  水和农村环境治理将深化

  在国务院责成环保部牵头拟定的三项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成为最早出台的一个。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另外两个行动计划:《清洁水行动计划》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正在拟定中,其中《清洁水行动计划》初稿已经完成,预计有望在年底出台。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清洁水行动计划》将推出控制单元内的排放补偿制度,这类似于“增减挂钩”的水污染治理制度安排,是指根据不同控制单元的类型,在该控制单元内,对新建工业项目实施严格的水污染排放“等量置换”或“倍量替代”的一揽子制度安排。随着制度的严格实施,我国工业废水处理将逐步由企业自行治理,向第三方专业治理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专门从事工业废水治理的企业和设备提供商将获得长期红利。

  在农村环保方面,目前我国农村环保面临众多问题。“十二五”期间,农村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将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

  中信证券人士预计,“十二五”期间,污水分散处理设施投资需求有望达到521亿元,处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投资需求约为767亿元,畜禽污染防治投资需求为1320亿元。解决农村土壤污染问题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耕地治理需求可能将达到4800亿元。 □本报记者 王颖春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