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莞酝酿绿化大行动更多市民可接触更高负离子量

2013年10月15日 13:4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东莞水库边空气清新,成为市民假期的好去处

  东莞水库边空气清新,成为市民假期的好去处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清溪潭坑舌坝水库

  清溪潭坑舌坝水库 通讯员 罗军供图

  东莞酝酿新一轮绿化大行动,让更多市民亲密接触更高负离子量

  PM2.5让人郁闷,来点负离子吧

  对负离子的功效,老百姓一点都不陌生,它可以让人神清气爽、通体舒畅,还能净化空气。据最新披露东莞负离子监测数据显示,最近两年来该项数据在逐渐增加。其中,东莞清溪镇的潭坑舌坝水库达到44664个/cm3,瞬时值更高达8万多个/cm3。据悉,为了让更多市民亲密接触更高负离子量,东莞正酝酿新一轮绿化大行动。

  东莞森林吸引深圳客

  周末,在东莞清溪森林公园南门口,炙热的阳光之下,来来往往的游客,有的穿着牛仔短衫,有的戴着墨镜。记者留意到,到当天下午,在新浪微博共有240人签到游玩了“清溪森林公园(南门)”。而就在上月底,据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今年东莞第三季度负离子浓度的最新监测数据排名中,清溪镇森林公园的多个景地和潭坑舌坝水库达到历年来数据的新高。

  在潭坑舌坝水库,一身艳丽休闲装束的王先生夫妇看到碧绿的水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迅速按动相机快门。王先生来自深圳龙岗,每逢周末,夫妇俩就会驱车来东莞各个森林公园游玩休闲。来清溪是第一次,完全是因为朋友的介绍,从龙岗经惠阳,来到清溪。“相比深圳,感觉这边的环境非常好,空气纯净得多。”

  记者了解到,清溪森林公园延绵于东莞最东部的银瓶山和惠州的白云障两大山脉之间,地处万顷森林腹地,飞流瀑布、奇潭怪石,甚是奇绝。据东莞清溪森林公园的负责人介绍,每年来此游玩的珠三角游客络绎众多。去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就接纳了8万游客,今年10月1日单日客流量达2万。

  最优在森林最糟在城区

  森林公园空气和生态系统当然不错,可是生态效益如何量化?据东莞市林业局总工程师介绍,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长江洪灾时,国家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时在洪灾分析会上,有很多专家就提议要重视天然林、涵养林在水土保持上的重要作用。可是,科学指标在哪?后来,有专家就想到了华南植物园在海南的一个森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课题,其中就有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监测指标。对这一监测指标,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形容:“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据东莞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徐正球说,当年领导们的批示掀起了全国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的热潮。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从2008年开始进行森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主要监测空气中负离子浓度、环境噪音、空气温湿度、紫外线辐射量、粉尘等多项数据。从2010年至今的负离子监测数据来看,2010年至今,全市负离子监测数据平均值为3261个/cm3。其中,清溪镇历年来负离子平均值为5629个/cm3,普遍高于全市其他监测点平均值。在清溪镇设置了7个监测点,潭坑舌坝水库达到44664个/cm3,瞬时测定值更是高达8万多个/cm3,分别为所有监测点历年数据中最高值。据林科所负责人称,这一数值在广东地区都算是领先的。而数据最低的几个点基本集中在城区,都达不到1000个/cm3。

  生态好负离子才会高

  徐正球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清溪地处银瓶山和白云障两大山脉之间,周边没有任何的污染气体排放。且水库周边溪流冲击,森林茂密,都是产生并释放负离子的生态环境。“但这些数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徐正球也表示,负离子在雷雨天气也会产生,即使处于高楼林立的东莞市中心广场的瞬间负离子浓度也会达到上万/cm3的水平。监测人员需要在同一地点进行多次监测,再取平均值才相对精准。但同一时间点,生态好的地方比生态差的地方,负离子浓度数据肯定要高。

  据悉,就负离子监测放方面,全省数广州做得最全面。东莞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提升此项监测项目的水平。据了解,“创森”评价指标中就有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概括性指标。东莞市林业局正在向市政府上报新一轮绿化东莞大行动方案,争取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加强欠发达镇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设施公园以及水、路、村植绿造林等方面的建设。徐正球介绍,这也是继上世纪90年代后第二次绿化大行动。其中,就有相关推动东莞森林生态效益监测项目建设的总领性条文。  文/羊城晚报记者 秦小辉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