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新机电回应两董事精准减持:收入不高 孩子国外读书

2013年10月17日 10:09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公司登陆创业板后的三年时间里,业绩一直处于下降通道

  继2013年一季报、半年报先后宣布亏损后,科新机电的三季报再度传来“坏消息”似乎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只不过,比这一“推断”更为准确,且更为提前的“预警信号”却并非来自于其业绩预告,而是来自于科新机电因两位董事(持股超过5%以上的股东先后减持公司股份),所发布的提示性公告。

  当然,两位董事选择的减持比例、时间节点,并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且维护个人利益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但与此同时,科新机电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对投资者而言,并不公平,愈发强烈的“不信任感”将在他们心中积压。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科新机电证券办,接听记者电话的相关人士坦言,“两位董事均曾多次袒露心声,几年来,他们的收入不高,由于孩子在国外读书等原因,个人需要通过减持,换取一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这或许也是无奈”。

  业绩预告前突击减持

  回顾上市以来的走势,自2010年7月8日科新机电以20.51元/股的价格公开发行,随即于当年12月22日盘中达到34.95元/股峰值后,三年间,公司股价便再没能“抬起过头”,如今,科新机电股价只剩下9.78元/股,已较发行价缩水了逾52%。

  公司业绩是股价沉浮的决定性因素,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查询发现,在科新机电成功登陆创业板后的三年时间里,业绩一直处于下降通道。其分别于201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65万元,同比下滑11.71%;于2011年实现2659万元,同比下滑18.54%;于2012年实现561万元,同比下滑78.89%。

  进入2013年,科新机电业绩更是加快了下滑速度,在一季度报告期内首次亏损247万元,同比下滑147.21%后,公司亏损额又于半年报期扩大到1057万元,同比下滑259.57%。而在刚刚发布的三季报预告中,科新机电预测,公司亏损额将再度扩大,今年前三季度亏损或将达1750万元-2200万元。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业绩遭受重创,科新机电亟需对外稳定军心,对内重整旗鼓的关键时刻,两位董事“舍大家顾小家”的减持之举,却彻底将公司的“市场信任度”拉低到了冰点。

  相关公告显示,在科新机电10月11日晚间发布其2013年三季度业绩预告前的8月28日,公司董事赵丕龙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方式,以9.6元/股的价格,减持了占公司总股本1.76%的160万股;而9月3日、9月23日,公司的另一位董事陈放,又分别以9.27元/股、9.82元/股的价格,合计减持了占公司总股本1.1%的100万股股份。

  要知道,科新机电董事陈放9月23日的那次减持,仅距公司三季报预告发布(10月11日)19天,而董事赵丕龙8月28日的那次减持,距离科新机电发布三季报预告的时间也只有1个多月。“投资者有理由相信,身为公司高管,陈放、赵丕龙是基于其较投资者对公司三季报业绩预告更为准确的预期,甚至提前知晓,才在此时此刻做出的减持决定。”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政府补助难改亏损结局

  事实上,作为具有科研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新机电是国内极少数几家核级压力容器设备制造商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能够自主设计、制造高合金及特种材料、工艺技术复杂的大型成套设备。在目前可制造的设备中,公司生产的三聚氰胺工程中的关键设备“反应器”直径最大可达7.2m,处于国内最高水平;公司制造的产品设计压力最高达31.4MPa,设计温度最高达550℃,最低达零下70℃,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实力,在2012年年报董事会报告中,科新机电仍然介绍,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能源、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的设备投资需求萎缩,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产品订货价格和产品成本压力不断加大,毛利率降低,是导致公司管道制造、化工设备,发电设备等主要产品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样,在三季报预告中,公司亦表示,业绩加速下滑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公司销售的产品订单附加值较低等。

  针对毛利率,科新机电曾在2013年半年报中给出准确数据:当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8.56%,较上年同期下降17.24%。在上述分析师看来,“按理说,高附加值和政府补助都应该是科技型企业的优势,但科新机电显然都没能把握”。

  据记者查询,科新机电在2013年一季度、2013年上半年,分别将87万元、173万元政府补助计入了当期损益。但遗憾的是,这些补助都没扭转其亏损的局面。  ■本报记者 于 南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