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羊城晚报:垃圾分类“造假”勿误导决策

2013年11月01日 16:1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柳絮

  昨日报载,广州市政协主席苏志佳视察全市垃圾分类情况,在即将视察到滨江东综合市场的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站之前,记者发现,竟有工作人员慌忙将垃圾塞入原本空空如也的崭新垃圾桶内以应付领导检查。而在领导视察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市场内的垃圾桶数量就明显减少,四个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被一个白色垃圾桶所取代。

  为应付领导检查而变着花样“耍手段”,这种现象在国内并不鲜见,只是这一次被记者抓了现行,就难免会让一些人尴尬。首先撇不清关系的是城管部门:是不是有人事先将领导视察的时间和路线泄露了出去?甚至可以追问,是不是有人授意该市场将垃圾桶“布置”好以迎接检查?

  想象一下这一幕是何其荒诞吧:领导来视察之前,派人匆忙往垃圾桶里塞垃圾;领导视察的时候,工作人员一本正经地打开垃圾桶并现场解说:“每天上午会将市场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每天早上会处理五六批垃圾”;而在领导视察结束后,迅速撤掉垃圾桶……

  其实,此前媒体也曾报道,某些楼盘推广垃圾分类,只是在若干角落摆放一些分类垃圾桶,鲜见宣传动员,甚至垃圾桶摆了相当一段时间也光洁如新……

  市政协主席苏志佳视察后坦承:“我知道今天给我看的都是好的,我也知道垃圾分类有很多薄弱环节。”这个表态,说明市领导对垃圾分类现状是有清醒认识的。事实上,这不是市领导第一次怀疑有关垃圾分类的汇报过于乐观了。记得今年初,市长陈建华面对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皆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数据时,也提出了一点质疑:会不会有一点水分?后经解释,发现果然是统计口径问题。而7月份,他又指出,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

  市领导的清醒值得称赞。但职能部门或属下单位倘若三番五次地给领导提供“粉饰”过的场景和数据,会不会影响广州在制定和推进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时的科学性?要知道,各区垃圾分类的投入及考核、垃圾计量收费试点的启动、垃圾焚烧厂的上马建设……这些决策都是基于客观状况和数据做出的,可是,如果围绕垃圾处理产生的数据本身就是有水分的,又或者,连摆在领导眼前的东西都可以造假,那么,又怎能保证相关决策的科学合理呢?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