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华时报:治霾还须多管齐下

2013年11月06日 09:5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面对多污染源共同构成大气污染的严峻现实,“多管齐下”显然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本报特约评论员金明岩

  继世卫机构首次指认大气污染致癌后,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称,雾霾天气影响健康,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等。

  这一系列对人体的不健康影响,在“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的情况下,更加令人担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坦陈,现在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显然,要不要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速度要不要加快,都已经成为社会的肯定共识和民众的利益关切。

  不能说没有行动。国家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北京、上海也在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具体到北京的汽车尾气治理,都已经细化到小汽车指标的下降。而从财政层面的资金支持,到监督层面的严厉惩处,也都有具体的措施。然而,面对多污染源共同构成大气污染的严峻现实,“多管齐下”显然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不少上夜班的人有这样的亲身感受,凌晨一两点行走在大街上,有时雾霾就已经很重,而冬季供暖还未开始。此时汽车尾气应是全天排得最少的时候,也是烹饪污染可能性最小的时候。这只能说明污染性企业等其他污染源在偷偷排放。

  诚然,淘汰落后产能,对污染性企业关停并转,并非易事。从银行债务化解,到职工再就业,再到如何寻找生路,都是想见的难题。但是,严重雾霾就是命令,就是必须治理的硬任务。

  做什么事瞻前顾后,必然难以壮士断腕。中央是下了决心的,就看地方的行动。都讲自己的难处,都觉得自己短期内不可能有大动作,治污的行动便只是纸上的努力。有困难就克服,有阻碍就去除,要不怎么叫攻坚克难?又怎么能担起造福一方的重任?

  治污当然有一个过程,效果也不是立马就显现。但至少要在行动上,首先让社会公众看得见。治污当然是一个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也需要百姓的配合、理解与支持。但显然,政府的表率带头作用,治污不惜断腕的果决更能推动民众为之出一份力。这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就是要让民众看得见你的行动,看看关停了多少污染企业,还有多少企业在排污。

  面对雾霾天,民众呼吸在痛,心头在痛。各级干部要能够真切感受到这种痛。与GDP相比,与财政收入相比,这种痛会让那些政绩都贬值,甚至令其蒙羞。惟其知耻,而后能勇。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