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沙气候大会进入关键 东道国波兰形象蒙"煤灰"

2013年11月19日 07:5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当地时间18日起,华沙气候大会进入到高级别谈判阶段。当天,去年德班气候大会确立的“加强行动德班平台特设工作组”,也就是“德班平台”平台主席形成了一个草案文本,既涵盖2020年之前怎样贯彻已有承诺,包括减排、资金、技术和机构建设;也包括2020年之后的相关安排。目前,各国代表正在抓紧就此进行磋商、细化,力争在周末大会闭幕时达成决议。

  备受关注的中国代表团方面,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也在17日深夜抵达了华沙并出席会议。他表示,可能各方对最后的结果都不满意,但都能接受,这就是最好的结果。解振华也正式发布了中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18日的气候大会较往常热闹上好几倍。一大早通往主会场华沙国家体育场的公交车就被记者们挤爆,抵达会场后,安检口大排长龙,操着不同语言的各国代表也显得兴奋不少。一切都在告诉人们:华沙气候谈判的关键阶段终于到了。围绕资金问题,昨天(18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华沙气候大会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希望发达国家尽快向绿色基金注资。

  解振华:资金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切的焦点问题,所以希望发达国家切实地兑现承诺,确保2013-2015年出资的规模不少于快速启动资金,并且提出实现2020年出资1000亿美元目标的清晰路线图。各国已经做出的承诺必须要兑现,如果是一些国家赢、一些国家输,这么一个结果的话,这个结果是失败的结果。如果我们都输,我们人类输不起。我们希望多边的进程是共赢,可能各方对最后的结果都不太满意,但是都能接受,这个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

  在前一周谈判的基础上,18日上午十点,德班平台主席提出的一份决议草案供各国讨论,解振华透露,中方当天即与美国、欧盟就现阶段谈判成果交换了意见。

  解振华:我们今天主要是跟美国、欧盟就这次华沙大会最后的成果交换意见。一个是历史的责任问题,一个是减排的模式问题,还有资金的问题。大家还是在充分的交换意见。我们今天还没有谈完,我们约定在今后的几天里边继续沟通,争取能够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又能够使这个多边进程往前发展的解决办法。

  截至目前,本届气候大会上,巴西的一份提案获得了77国集团和中国的支持,该提案在确立2020年减排目标时,立足从原则上评判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问题。李硕透露,该提案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提出具体的、有操作性的、基于2020后气候协议的想法。但最终能否反映在决议文本当中依然是个未知数。

  此外,或许只是巧合。就在18日,也是在华沙,采煤业发达的东道主波兰联合世界煤炭协会在华沙召开“世界煤炭峰会”。看似叫板的姿态引来外界各种不满。而且,正在出席华沙气候大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长克里斯蒂娜也现身“世界煤炭峰会”,并做了主题发言。

  克里斯蒂娜:我首先想向大家澄清的是,我在这里发言既不是对煤炭使用的默许,也不是要让它即刻消失。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为了每个人的利益,煤炭使用现状必须快速彻底的得到改变。

  本届峰会开幕的第二天,东道主波兰就吞下了具有讽刺意味的“化石奖”。理由是在气候大会期间“别有用心地”举办煤炭大会;邀请高污染企业赞助本届气候大会;阻碍欧盟达成更有雄心的减排方案等。因此,媒体评论也担心,这些质疑不仅给波兰气候大会东道国的形象蒙上一层“煤灰”,也给会议进程带来阴影。

  在18日,解振华在华沙气候大会上的“中国角”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研讨会上宣布,由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中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正式对外发布。

  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解振华说,这一《战略》在充分评估了气候变化当前和未来对中国影响的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适应目标、重点任务、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为统筹协调开展适应工作提供指导。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它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此前说,中国作为生态脆弱、气候条件复杂的人口大国,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这要求一方面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来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来适应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记者王宗英)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