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今日挂牌 中国原油期货平台初就(2)

2013年11月22日 09:36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10月,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虽然中国已经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净进口国,但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依然很弱,进口原油价格不得不被动、单向依赖国际市场。

  世界石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区域。其中,北美和欧洲都已度过石油消费高峰期,近6年消费总量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从2006年的20.92亿吨下降到2012年的19亿吨,降低约2亿吨,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然而,受国际市场交易传统等因素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和伦敦洲际交易所的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仍是全球石油交易的价格基准。

  国际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进口成本将会增加约20亿美元。

  定价谋变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却没有相对独立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经过了2008年和2013年两次重大改革,由原先的国家发改委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根据三地(布伦特、迪拜、辛塔)原油移动均价波动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进一步发展为每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同时取消原来的调价幅度限制,使国内成品油价格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情况。

  但是,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定价机制仍有局限性。“现在定价机制与供应还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跟国内需求完全没有关系,这使得成品油的价格脱离市场供求关系、消费习惯、季节性变化,不利于指导国内成品油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活动。”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时国内市场相对过剩却不得不参照国际原油市场调高油价,有时国际市场过剩但国内由于价格不到位却出现“油荒”现象,价格信号扭曲了正常的资源配置,甚至陷入资源错配和逆向调节的怪圈。

  而中国原油期货的合约标的初步设计为中质含硫原油,有别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每日关注的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的API重度为39.6,英国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API重度为38.3,后两者都属于轻质低硫原油。

  中质含硫原油在国际贸易中特别是亚洲原油贸易中流转较广,贴近中国市场。金银岛油品资讯部分析师李亚丹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推出原油期货是一个好的开端,将会促进国内价格体系良好发展。原油期货上市并逐渐成熟后也有望填补缺失的亚洲原油定价体系。”

  陈晴指出:“后期如果国内的原油期货运作良好,能在国际上有一定的话语权的话,不排除成品油定价挂钩的原油期货会考虑国内的原油期货,不过这个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短期内定价机制不会有什么改变。”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