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一小区厨余垃圾变肥料 一只环保桶的生态试验

2013年12月02日 21:46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0)

居民陈秀仙的“阳台菜园”,施用厨余垃圾发酵成的有机肥,蔬菜格外肥嫩。

  家住杭州市现代雅苑小区的陈秀仙,早起锻炼前,总会先转到室外天台上,看看自己种的菜。“前段时间刚撒了些榨菜种子,这段时间很关键呢。”

  今年5月,陈秀仙从社区领到一个厨余垃圾堆肥桶,她开始自己做肥料种菜。与她一样,现在该小区有数十户居民开始在家处理厨余垃圾。

  家中摆进堆肥桶

  “看到这个黑黑的硬块了么?这就是果皮菜叶堆的肥。”在陈秀仙的“阳台菜园”里,她用木棍刨开一个种菜的塑料盆。“这样的肥很营养,把它铺在最下面,再铺上土,就可以播种了。”她说。“6个茄子,1个丝瓜,4个番茄,1斤辣椒。”说起今年盛夏的果实,陈秀仙兴致很高。

  在她家阳台角落里,记者看到一个印着“厨余发酵堆肥桶”字样的小桶。绿色桶盖,深藕色桶身,可装下9斤水。打开桶盖,只见靠近桶底部有一层镂空的塑料隔层,使得垃圾发酵产生的汁液,可以渗出然后通过外部水龙头排出去,塑料隔层上面就是存放厨余垃圾的空间。扔进果皮菜叶、沥过油水的剩菜剩饭等,撒上一种褐色的EM菌粉,盖上桶盖,垃圾就开始发酵了。

  “7天后,塑料桶内就长出白色的霉菌,还会出现液体,4周后,厨余垃圾差不多就变成了有机肥料。汁液稀释后可以浇花草浇菜,肥料跟土壤混合,可以做营养土。”陈秀仙说。

  从领堆肥桶到现在,陈秀仙已经做了好几桶有机肥。“夏天瓜果吃的多,两个西瓜的瓜皮就能装半桶,三四天就能装满。现在冬天,需要的时间长一些。有了它以后,家里近一半的厨余垃圾都被它消化掉。”她说。

  陈秀仙住的现代雅苑,从2011年开始就成为垃圾分类小区,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较好。“以前只是把垃圾分分好,再扔掉。现在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用来种花种菜。”69岁的韩亚娣老人说,她已经做过4桶有机肥,用不完的汁液还分给邻居种花。

  “用这个肥料种出来的菜特别好,夏天时我种上小青菜,肥肥嫩嫩的,种满两个塑料盆,一个盆出2斤青菜,吃了两天。还有几个番茄、茄子。味道好呢!”同一小区的章志和说。

  “11月中旬,又有13户居民领到了堆肥桶。从5月到现在,已经推广到73户。今年年底前,要达到85户。”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现代城社区党委副书记盛珺介绍。

  据了解,向居民免费发送堆肥桶,是杭州市生态协会和绿色浙江环保组织推动的“现代城生态社区项目”中的部分内容。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中央财政约50万元的支持。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李薇介绍,一方面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另一方面把分离出来的厨余垃圾就地解决,实现生态小循环。

  巧用垃圾利环保

  “厨余有机垃圾占到家庭日常生活垃圾总量的40%,如果能让这40%的厨余有机垃圾,在家庭和社区环节中消化掉,直接转变成可以再利用的有机肥资源,对缓解环境压力的作用不可小觑。”说这番话的,是杭州果攸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凡,现在正致力于推广厨余垃圾堆肥技术。

  “目前,处在打造样板的阶段。如以现代雅苑为代表的社区应用。如果这一样板示范成功,再向杭城其他社区推广的信心更足了。”他说。11月28日上午,又有40个堆肥桶送到杭州中策职业技术学校。“学校送给爱好环保的教师用。”

  他介绍,厨余垃圾堆肥技术源于日本。它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究开发,学名叫“波卡西堆肥法”。“波卡西”(bokashi)在日语中的意思就是“发酵过的有机物”。波卡西堆肥,是将EM活菌制剂混合到厨余垃圾中,一同放进密封的、底部可排水的堆肥桶,通过厌氧发酵来分解厨余的方法。而EM菌中的“EM”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的缩写,意思是“有效微生物”,EM菌剂由各种不同的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组成,可以做到抑制有害微生物产生,避免产生难闻气味,加快有机质腐熟的进程,适合在城市住宅中使用。

  “简单说,它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是EM菌种,二是堆肥桶。波卡西堆肥可以消化掉大部分有机垃圾。厨余垃圾含水量高,通常70%左右的含水量,那么1公斤厨余发酵好后,体积会缩小到三分之一,重量减轻到0.4公斤。”董凡说。目前,国际上有机垃圾分类以及堆肥处理,做得最成功的要数日本和中国台湾,北京、成都等地也在陆续推广。

  除面向社区,如今厨余垃圾堆肥也向其他主体推广。在杭州笕桥的赛博园区里,果攸正在推动“春泥计划”,即用堆肥的形式,处理园区食堂里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剩菜饭。“这两天就要挖土了,明年3月即可打开堆肥箱取肥泥,用于园区绿色植物的种植。”

  据事前测算,该食堂每天产生15公斤有机垃圾。打算装一个440升的堆肥桶,那么,可以容纳2个月的厨余垃圾,并最终转化成200公斤的有机种植土。一般绿植种植盆需用土6公斤,可以装满33个盆,实现绿化面积5平方米。如果食堂全年的厨余垃圾都做成堆肥,每年可以实现绿化面积30平方米,用于园区屋顶和阳台绿化。

  好事多磨待完善

  厨余垃圾不出家门、不出社区,就地转化,目前仍面临不少尴尬。

  早在现代城生态社区项目启动之前,李薇及其所在的环保组织,曾在杭州上城区一个老小区,进行了厨余垃圾不出社区的尝试。“经过与小区居民协商后,我们在老小区里装置了一台餐厨垃圾处理器,日处理50公斤厨余垃圾。可在处理器实际运行过程中,居民不乐意了。有居民反对垃圾处理器靠近自家房屋,有居民称它在处理过程中会散发难闻的异味,等等。在小区居民的反对声中,这个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只能搁置了。”提起此事,李薇仍觉得很遗憾。

  不仅垃圾处理器遭遇尴尬,家用的垃圾堆肥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不那么完美。“堆肥的时候,有一股腌酸菜的气味,尤其夏天,味道更重一点。我从农村来的,对臭味还无所谓。可女儿女婿不乐意。所以,气温很高那阵子,家里就没用堆肥桶了。”韩亚娣说。

  也有人反映,堆肥桶太小,处理能力有限。章志和老人说,家里老两口、儿子媳妇,加上小孙子,共五口人,人口多,一两天的厨余垃圾就能堆满一桶,可垃圾发酵有一定周期,多数时候,垃圾还是只能扔掉。在采访时,章奶奶正好在做晚饭,由于堆肥桶正在发酵没空间,她摘剩下的烂菜叶、小孙子吃下的橘子皮,还是放在垃圾桶里。

  记者采访中发现,事实上,单靠社区集中处理或居民自己处理厨余垃圾,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最好能将二者结合起来解决。“如经回访调查,合理使用堆肥桶的家庭,有30%的厨余垃圾可自行处理,还有70%只能通过常规途经消化。如果在社区配置一个大规模的餐厨垃圾处理器,剩下的垃圾可以得到妥善处理。”李薇说。目前,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已与现代城社区沟通好,社区内选址建一个日处理300公斤的餐厨垃圾处理器。

  “根据老小区的实践,一个三口之家日产0.5公斤厨余垃圾。现代城社区共3800多户,日产垃圾近2000公斤。300公斤的处理器还远远不够,但汲取上一次教训,要先让社区居民了解、接受,然后再参与进来。居民能参与进来,那么就容易了。”李薇说。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