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钢贸融资遭“火烧连营” 已波及上游钢铁企业(3)

2014年02月19日 09:4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除去钢贸企业本身乱象之外,银行在贷款审核上的投机和风险控制意识的薄弱,是造成钢贸危机的另一大主因。”刘琦说。这位某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部经理,接触过上海地区钢材交易市场、贸易商以及各银行负责信贷的内部人士,深谙“联贷联保”这种融资模式的风险。

  “投机心理、融资模式的设计缺陷,以及下游支行追求业绩考核的冲动,是造成现在这种积重难返局面的原因。”刘琦说。

  对于屡遭外界诟病的“联贷联保”模式,刘琦认为这种融资模式本身没问题,但产品嫁接到钢贸圈里,忽略了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这就像是连环计,把所有船连起来,便可乘风破浪变得稳固。但连环计最怕火攻,一旦所有小船都烧起来,整个就玉石俱焚,难以挽回。”刘琦认为,联贷联保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将同行业企业作为相互的担保者,当行业遭遇系统性全盘的危机,所有企业自然难逃厄运。

  此外,由于融资产品设计属于银行高层,和下级做信贷部门脱节,职能的不对称让下属的支行只管做业绩,大肆放贷,提高绩效,收录保证金,“反正产品不是支行做的,不用负责任”。刘琦介绍。

  据媒体报道,目前上海地区涉及钢贸业务的贷款金额已经接近1500亿元。“这个数字还相对保守,真实的情况可能更多。”刘琦表示。

  事实上,在2012年钢贸企业贷款逾期集中爆发之后,去年一整年,多家银行都在进行不良贷款的清理,调查贷款企业资产,加快起诉和催债。据业内估算,在目前上海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中,有超过9成是来自钢贸融资。

  “很多银行现在都将尚未到期的钢贸贷款归入不良贷款一类中,以提足拨备。从两年前起,我们行内就已经再没有新增的钢贸贷款了。”2月14日,交通银行一位从事对公业务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冲击波波及大型钢厂

  钢贸行业的大洗牌在所难免,产业上游的钢材交易市场和大型钢厂将受到牵连。

  在银行业受到钢贸融资波及之外,产业上游的钢材交易市场和钢铁企业也被牵连。

  “过去一两年还都是小的钢贸企业被起诉和倒闭,现在这种在上海地区较大影响力的钢贸企业也出现危机,说明行业的危局仍在不断蔓延。”卓创咨询钢铁分析师刘新伟则认为,目前沪上钢贸危机已经由过去的小型企业转移到行业龙头企业,在钢贸圈借款危机发酵近两年之后,很可能在今年迎来集中爆发的顶点。

  在他看来,钢贸企业集体出局之后,上游的钢材交易市场将直接遭受重创,“过去一年多来,长三角地区的多个钢材交易市场相继发生人员出逃、资产被查封,甚至经营者自杀事件,目前的交易市场,说十个里面九个倒掉都不为过。”

  与此同时,因为与钢贸企业牵连过多,不少大型钢厂也被卷入借款诉讼的风波之中。

  去年7月到10月,山东钢铁因为之前为钢贸企业做贷款担保,被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发起了近20起关联诉讼,涉案金额近10亿元。

  随着钢贸商倒台,未来可能将有更多的大型钢厂卷入风波。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下游钢贸业承销、经销的行业蓄水池功效,上游钢厂缺乏销售渠道,在行业大势不好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的经营将变得异常困难。”刘新伟说。

  (文中王立、刘琦系化名)

  □新京报记者 刘溪若 北京报道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