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苏四月将用上国五柴油 年减排二氧化硫900吨

2014年02月25日 16:0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编者按

  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贡献绝对值还没有定论,但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高度比较低,其扩散对天气的依赖性比较高,尾气污染物里的PM2.5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城市空气影响较大,应该成为城市治霾的管理重点。

  对于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淘汰数量少、排放重的“黄标车”,相较于其他管理措施,投入小、见效大,应当采取补贴、禁限行等措施下大力气加快进程。

  下一阶段,提高汽、柴油品质,推进油品无硫化进程,机动车发动机燃烧和后处理装置的运行,这些直接影响排放尾气质量的因素,应该成为相关管理工作的重点。

  ◆本报记者徐小怗

  见习记者邵艺 褚方樵 汤景茹

  今年4月1日开始,江苏省南京市将推广使用第5阶段车用柴油(以下简称国Ⅴ柴油),成为全国继上海、北京之后第3个提前使用国Ⅴ柴油的地区,也是全国第一个推广国Ⅴ柴油的省会城市。

  据悉,中石化位于南京的扬子石化和金陵石化子公司正建设3000万吨的清洁石油生产基地,这是继宁波镇海、广东茂名两地之后,中石化在全国建设的第3个3000万吨的石油清洁生产及存储基地。建成后,包括南京在内的江苏大部分地区及周边地区都将用上更加清洁的国Ⅴ汽油和柴油。

  国Ⅲ“跳”国Ⅴ

  年减排二氧化硫900吨

  中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炼油项目部生产准备主任洪先荣说,扬子石化每年生产成品汽油130万吨,通过油品升级项目改造后,汽油吸附脱硫装置能将油品中的硫含量由国Ⅳ汽油的50ppm降低到10ppm,这意味着扬子石化出品的成品国Ⅴ汽油能达到国际先进环保标准。

  洪先荣介绍,油品升级主要是针对硫含量的控制,通过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实现,据测算,提升后可以削减100多吨二氧化硫的排放。“形象地说,这套装置就像海绵吸水一样,通过专用吸附剂将原油中的硫吸收起来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在硫磺装置内生成液体硫磺,液体硫磺可以作为产品出售。”目前,扬子石化硫磺回收率从改造前58%上升到86%。

  在扬子石化之前,金陵石化于2012年4月1日起,就开始供应南京市国IV汽油,这比国家要求的2014年1月1日早了将近两年。

  据金陵石化负责公司安保的副总监陆鹏宇介绍,目前公司每月供应南京市6万吨国Ⅴ汽油,供应沿江8市27万吨国Ⅴ汽油。粗略估算,每年仅南京市机动车使用国Ⅴ汽油就比使用国Ⅲ汽油每年减排二氧化硫约200吨;江苏省沿江8市则每年总计减排二氧化硫约900吨。

  柴油含硫量直降97%

  每年削减2100吨二氧化硫排放

  除汽油外,柴油也在同步升级。金陵石化国Ⅴ柴油的含硫量由国Ⅲ的每升不大于 350ppm,下降到每升不大于10ppm。车用柴油从国Ⅲ直接升到国Ⅴ,柴油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将大幅度减少。

  而扬子石化目前正在将国Ⅲ柴油升级为国Ⅳ柴油,硫含量将由350ppm降到50ppm,按照300万吨的年产量计算,每年将削减2100吨的二氧化硫排放。

  据悉, 2015年1月1日,全国将实行国Ⅴ柴油标准。陆鹏宇告诉记者,届时金陵石化将供应南京7万吨、江苏省沿江8市21万吨国Ⅴ柴油。由此粗略估算,每年南京市机动车减排二氧化硫约570吨;江苏省沿江8市每年减排二氧化硫约1700吨。

  储油设备改造升级

  年可减排200余吨挥发性有机物

  除了油品的升级改造,扬子石化在石油的存储环节也下足了功夫。“原本储油罐都是顶部固定的圆顶罐,这种罐子顶部都有一个呼吸阀,会有大量油气通过阀门飘到大气中。”洪先荣给记者演示,“经过改造后的浮顶罐,在圆顶罐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可以随着石油容量上下浮动的隔板,对油面进行直接密封,减少挥发空间。”据测算,异味排放减少90%以上,每年可少向大气排放200多吨挥发性有机物。下一步,扬子石化将陆续对全厂200多个储油罐加以改造。

  “因为不是生产过程的减排,因此这部分减排并不算作扬子石化的减排量,企业却为此多增加了10多亿元的各项环保投入。而汽柴油的油品升级要花掉将近4亿元。”扬子石化安全环境健康部环保管理科科长王慧说,作为大型国企,环保责任义不容辞,同时比中小企业在环保资金投入上有优势,因此更为成为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供应的先行者。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