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管理打车软件,政府的“手”要抓对地方

2014年02月27日 15:14 来源:新快报 参与互动(0)

  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几乎无孔不入,就连打车也没有例外,整个二月,国人都在围观两款打车软件的营销战争,并享受商业竞争带来的福利与便利。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必定伴随着争议。据新快报报道,有市民抱怨不少空车赶着“接单”招手都不停、不用智能手机的乘客可能打不到车,有关部门还表示“打车软件是新生事物,尚在观察过程中,适当时候政府会出手”。

  应该说,有关部门的表态是审慎可取的,面对新生事物当然要先观察和研究,而不是一上来就全盘否定。打车软件新在什么地方呢?从供求关系看,打车软件没有增加出租车的供应量,也不会显著增加市民对出租车的需求量,只是通过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调度服务,降低乘客与司机的交易成本,司机能据此减少空载率、提高收入,乘客也能减少等车时间。在打车软件出现之前,出租车公司也提供电招服务,其在理论上也可以提高调度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在此意义上,打车软件只是电招服务的技术升级版。

  概而言之,打车软件备受追捧,其实是互联网技术给人类生活制造的又一个小福利,政府必须以更高远的眼光来审视。不可否认,打车软件的出现确实给现有的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挑战,比如安全隐患,有的司机因为“抢单”分散了驾驶的注意力;再比如,不用智能手机的司机、市民会在营运和打车中处于不利位置,社会公平可能会受损。

  不过,这两方面的问题并非难以克服,通过管理与技术的改良是可以解决的,比如管理部门可以规定司机接单只能在时速20公里以内(这并非难事),再比如,软件制造商可以加大技术投入,降低技术使用的门槛,让打车软件变得更易用,让老年人可以像打电话、发信息那样使用打车软件。事实上,智能手机在今天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使用门槛早已不是什么大问题。

  面对新生事物,特别是能给人们生活提供福利与便利的新生事物,有关部门应该摒弃旧有的行政思维,管理水平要与现代社会的节奏相匹配,而不能图自己的方便去开倒车。新闻已有报道,一些地方在应对打车软件的时候,还是过去那一套行政律令,显得颇为不合时宜,例如上海即将禁止高峰时段使用打车软件,如此一刀切的方法忽略了市场的差异性,错杀了很多有利于减缓拥堵的交易机会。

  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该特别警惕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利用打车软件的暂时性争议小题大做,企图借助行政律令消灭行业搅局者——打车软件运营商,这在过去多次整顿风波中已有充分体现。最新报道称,昆明市正准备开发官方打车软件,该市未来会不会强制要求全市出租车使用这一款软件尚不得知,但必须对这一破坏市场竞争法则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出租车行业的利益格局根深蒂固,阻挠行业变革的力量向来都不可小觑。  ■谢木子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