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濒危"国鸟"褐马鸡人工繁育成功 将放归野外(图)

2014年03月07日 10:2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褐马鸡

  有中国“国鸟”之称的濒危野生动物褐马鸡,在北京已成功实现人工繁育。记者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了解到,通过2至3年的努力,将有首批人工繁育的褐马鸡放归野外,缓解濒危困境。

  包括褐马鸡在内,本市已有1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实现人工繁育。其中,大型猛禽草原雕的人工繁育成功在国内还是首次。

  让褐马鸡远离濒危

  褐马鸡,别名又叫角鸡,是中国独有的珍稀鸟类,属于世界濒危物种。在北京,褐马鸡主要分布在门头沟、房山等地区。2003年北京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显示,当时全市褐马鸡数量不足200只。

  “对于这类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栖息地进行整体保护。二是人工繁育,帮助它们扩大数量、种群。”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主任张志明介绍,以褐马鸡为例,从2007年开始,该中心就开始尝试人工繁育,一对父母代褐马鸡现在已有4个子女。

  这对父母代褐马鸡引自山西省的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每年春季产卵,然后采取人工手段孵化,到之后育雏,整个过程很复杂。”参与人工繁育试验的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饲养科科长田恒玖介绍,野生动物在人工条件下繁衍有很多不可知因素,“从目前来看,成活率还不算太高。”

  今年,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将扩大引种规模。“计划和山西省协商,从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引进十二三只褐马鸡作为种鸡,进一步开展人工繁育试验,帮助增加北京褐马鸡的数量。”田恒玖介绍,如果试验进展顺利,首批人工繁育的褐马鸡将在2016年放归到门头沟、房山等地的自然保护区,在野外环境下繁衍生息。

  草原雕“奇迹般”产子

  除褐马鸡之外,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近年来还成功繁育了1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包括草原雕、黄腹角雉、红腹角雉、白枕鹤、白鹇、白冠长尾雉等鸟类,还有蟒蛇、蜥蜴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草原雕。”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胡严介绍,草原雕是大型猛禽的一种。通常大型猛禽在人工条件下极少会繁育后代。但在去年,该中心的一对草原雕却“奇迹般”地孵化出了幼雏。

  这对草原雕是2011年左右入住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的。“当时是因为受伤,送到中心救治。”胡严介绍,通常接受救治的猛禽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会放归野外,但这对草原雕因为受伤后飞行能力不佳,一直没有放归,两只鸟共同生活在一个高9米的巨型鸟笼里。“头一年没什么动静,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这两只鸟有了‘恋爱’的迹象,雌鸟开始用树枝、野草筑巢,不过没筑完,当年也没有产卵,去年,不但筑了一个完整的巢,还产下了两枚卵。”

  猛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这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还是头一次。工作人员用人工孵化箱对两枚卵进行了孵化。经过45天的等待,去年6月14日,两只草原雕的幼雏破壳而出。此后,一只幼鸟因病死亡;另一只幼鸟顺利长大,目前个头已和父母一般大小。

  据了解,草原雕在人工条件下繁育成功在全国还是首次。眼下进入新一年度的繁殖期,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3月5日,在该中心“休养”的一对秃鹫也产下了一枚卵,目前“夫妻俩”已开始轮流抱窝,是否能孵出幼雏,60多天后将见分晓。这也是大型猛禽在该中心第二次产卵。

  人工繁育任重道远

  胡严介绍,人工繁育珍稀野生动物当前还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以猛禽为例,之前极少在人工条件下繁育,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环境变了,“过去在广阔天地里翱翔,现在圈养在笼舍里,这对动物的生活习性、体质肯定有影响。”

  为了营造近自然的环境,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建设了一个占地2500平方米、高9米的巨型鸟笼,里面种植灌木、花草,之前提到的草原雕、秃鹫夫妇就在这座大鸟笼里栖息,并开始繁衍后代。

  今年,该中心又新建了3座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笼舍,专门用于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但仅仅有了繁育场地,还远远不够。怎么避免近亲繁殖、提高幼雏成活率,如何建立起比较健康的人工种群,这些课题还需要摸索。”胡严表示,人工繁育珍稀野生动物任重而道远,该中心将和科研单位加强合作,使褐马鸡等一部分珍稀野生动物摆脱濒危状态。记者 王海燕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