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将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4年03月12日 09:5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早在十年前就曾写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命题,终于有了更为清晰的顶层设计。

  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京津冀要努力实现一体化发展,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这是迄今为止习近平对京津冀一体化最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习近平就具体推进工作提出7条要求,包括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以及构建交通网络系统,等等。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在本刊1月20日刊发《新版“大北京”》专题后,1月24日,习近平在对北京市2014年主要工作所做的重要批示中,要求北京市要深入研究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随后两次组织集体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批示。

  种种迹象表明,以北京修改城市总体规划为契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将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把脉产业竞合

  在习近平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7条要求中,前两条分别在“规划”和“机制”层面强调了顶层设计的作用;余下5条,则分别从产业分工、空间布局、环境生态、交通网络和统一市场方面分别明确了具体意见。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注意到,在2月25日习近平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的5点要求中,也对北京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作出了明确指示,指出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调整优化北京的产业结构,就意味着北京市一些与上述战略定位不符的产业要逐渐外移。在中央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已经明确要求省内各县要努力成为北京外溢产业的首选落脚地。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获悉,就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中如何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已经有了框架性想法,具体细节尚在研讨当中。

  在促进区域产业布局与城镇体系的对接方面,北京市计划与天津、河北共建产业功能区和区域新城,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北京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

  记者同时获悉,调高调优三次产业也是天津市2014年的重要工作。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张建国介绍,2014年将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基础设施对接、统一市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大气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区域协同切入点

  习近平的讲话,还为京津冀指明了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他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优先领域,应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

  交通一体化建设方面,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表示,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将尽快研究发布《北京交通发展纲要》。对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将与民航、铁路、邮政等部门协调联动,提高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大气治理方面,2013年9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近日,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对北京市加快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了重要批示。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获悉,北京市已在上报的城市总体规划修订预案中,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大致构想,包括:以交通设施为先导,促进功能、产业、人口和用地向位于交通走廊上的城镇集中;促进区域产业布局与城镇体系的对接,共建产业功能区和区域新城,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北京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等等。

  补落差、谋共赢

  在长期关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业内专家看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中央期望通过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来破解制约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虽然中央已经“点题”,但在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目前仍面临着很多更深层次的矛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吴唯佳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转移承接及优化升级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首先,京津以往向周边河北县市转移产业力度不够。尤其是北京市,带动就业的主要是高端技术产业,应该下定决心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转移。其次,河北存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落差。一是河北各地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缺乏全局性的科学谋划,二是河北省自身的产业承接能力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吴唯佳建议,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不完全是北京怎么开放”的问题,河北省更要主动地迎接挑战。河北省要从作为首都“一份子”的身份出发,谋划好产业发展定位。和北京协调也不能仅停留在“生态”、“绿水”层面,不能仅限于服务北京。“要从为北京提供后工业经济时代的市场供应和物质需求着手,谋划好各地的产业分工合作。”

  此外,面对落差,河北省要有一个长久持续的针对人才、管理、招商管商经验等的培育规划。而且河北要有意识地推动自己的产业转型升级。不应再简单继续采取和京津错位发展的思想,而应该共建共荣。

  河北省内众多中小城市,围绕京津两个大城市,应该如何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以缩小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落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培看来,近年来河北省内不乏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样板,比如廊坊市固安县。该县引入一家上市公司,联合开发建设固安工业园区,以“产”促“城”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模式,其经验值得在河北省内其他县市推广。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