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垃圾焚烧为何出现中国式困局?

2014年04月08日 16:1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南方都市报一则《为何萝岗要烧全市的垃圾》的文章再次掀起广州市垃圾焚烧邻避风波。

  在环保产业趋热的背景下,中国各地的垃圾焚烧项目陷入“政府宣布建设—居民强烈反对—项目被迫搁置”的中国式困境。僵局何来?抛开城市“垃圾围城”的现状,以及居民“环境意识”增强的表象,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需求

  “政策”信号相对于城市发展存在滞后现象

  环保“需求”的产生和解决,有一个关键性因素:“政策”。这是对国内环保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产业信号,而这一信号往往存在“滞后”和“一刀切”的问题。

  2006年,当时的建设部发布《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使得垃圾焚烧项目有了初步的发展,在此之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使得近几年垃圾焚烧项目“遍地开花”。

  然而这些“政策”信号,相对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存在明显滞后现象,导致了“垃圾围城”的现状。如果在现有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发展基础上再去进行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困境”何以不在?毕竟土地资源寸土寸金。

  房价

  公开信息不提前、不透明,项目运作短平快

  引发居民强烈反对的因素是什么?不单是因为居民的环保理念和维权意识增强了,而是关系到其切身利益——房价。

  在城市中,普通百姓对“房价”的敏感度自不必说。不谈项目是否最终选址,稍有风吹草动也会造成周边地区的房价波动。可在现实操作中,公开信息往往不提前、不透明,项目运作恨不得短平快,试想有这么大的利益关系在那摆着,速战速决谈何容易?

  信任

  “运营”和“监管”两大关键因素难以保障

  一个垃圾焚烧项目所引发的质疑很多,如是否非得采用焚烧方式、能否保证环境安全、会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政府一味强调技术的成熟性,历数国外先进范例,恐怕真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运营”和“监管”两大关键因素难以保障,这两项再与地方政府信任危机一挂钩,质疑的声音就很难消解。

  真正化解垃圾焚烧的“中国式困境”,还需要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应该做到提早规划、信息公开、加强监管,逐渐从根本上突破僵局。 唐娜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