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姜久春:电动汽车的“加油站”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4月30日 14:27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将新闻进行到底

  文·本报记者 林莉君 通 讯 员 袁 芳

  ■ 人物档案

  姜久春,41岁,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能源主动配电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从事电动汽车电池管理及充放电基础设施方面研究工作。

  他研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在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占据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50%以上份额。

  他分别于2008 年、2010 年主导设计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个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北京奥运纯电动汽车充电站和上海世博会纯电动汽车充电站,国家“十城千辆”25 个示范城市中有16 个采用该技术。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如《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通用要求》和《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电池箱通用要求》的制定。其创新成果为首都重大科研项目以及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建造了国内第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北京西黄庄电动汽车充电站。

  他设计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个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北京奥运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上海世博会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

  他研发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产业化,占据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50%以上份额。

  4月25日,记者见到了这位电动汽车领域的传奇人物;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姜久春教授。不久前,他刚刚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结缘电动汽车 确定科研方向

  在北京交通大学的电气楼外,立着十来根绿色的金属桩,被称为零排放纯电动汽车的能量之源——电动汽车充电桩。这是姜久春带领课题组在北交大做的纯电动汽车充电示范,已经成了校园内的一道特殊风景,很多校外人士到交大参观,都要到这里看看,体验一下。

  “我第一次接触电动汽车还是读博士期间。当时,我的导师周希德教授承接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电动车应急多路充电站’。”姜久春告诉记者。

  这个课题让姜久春来到被称为中国电动汽车摇篮的汕头国家电动汽车运行试验示范区。在那里,他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完全由电力驱动的汽车。“看到了通用、丰田等不少外国品牌的电动汽车,总体感觉国内的汽车与国外的汽车差距很大。”姜久春说。

  姜久春和大学同学张维戈一起开始深入这个陌生的领域。可现实的环境让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学校没有实验条件,整个项目的经费也很少,科研中要用到的零件折弯都要亲自动手。我们在汕头基本每天晚上都做到凌晨两三点钟,连续两三个星期,直到把一个事做完。”回忆起那时的情形,姜久春十分感慨。

  研究工作虽然很艰难,但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实验,在技术上得到突破,充电机的性能得到不断改善。科研项目结束时,他们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此时,已经博士毕业的姜久春留校任教。和电动汽车的结缘,也让他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姜久春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汽车的电池管理上。

  研发电池管理系统 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充电机只是供电的部分,电动汽车要跑起来,还需要提高车载充电电池的稳定性能——电池管理。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