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短期大幅降低煤炭利用不现实

2014年05月12日 14:17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创新技术、清洁利用是解困出路

  今年以来,煤炭行业市场供求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仍未改变

  由于成本、技术、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还难以被取代

  出路在于,创新技术手段去除污染,开辟清洁利用之路,达到去害存利的目的

  近一阶段,煤炭业持续受到社会关注:一方面,经济增速下行和结构调整导致煤炭业需求减弱、利润下降。据报道,目前一吨煤的利润买不了两瓶饮料。另一方面,随着环保压力加大,煤炭因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较大而成为众矢之的。对此,有观点认为,应借机大幅压缩煤炭企业和产能,或可淘汰三分之一以上;还有观点提出,要使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降至50%以下。该怎样看待这些观点?

  据统计,我国每年烧掉全世界几乎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炼钢、水泥等重化工业。2013年,尽管我国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但全国煤炭产量仍达37亿吨,产能严重过剩导致行业效益大幅下降。今年以来,市场供求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仍未改变。

  煤炭的优点是廉价且分布广泛,缺点是开采过程安全性差、使用过程污染严重。目前,我国烧煤所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占全国排放量的75%和85%。这些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经过系列化学反应,会结成微小的二次颗粒物,这是形成PM2.5的原因之一。

  目前,全球大气污染已接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极限。治理大气污染的最好方式,当然是尽量用其他清洁能源替代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

  在全球能源使用结构中,石油占34%、煤占24%、天然气占21%、核能占7%、可再生能源占14%。反观我国能源构成,2013年煤炭仍高达65%、石油19%、天然气5%、非化石能源11%。由于成本、技术、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还难以被取代。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国短期内还离不开煤炭,但也必须下决心推进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积极寻求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之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成熟实用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地下气化法,用于尚未开采的煤炭;二是已开采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对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热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煤炭地下气化燃烧后的灰渣留在地下,无固体物质排放,大大减少了地表下沉,减少了废物和粉煤灰堆放及其对地面环境的破坏。煤气可以集中净化,脱除焦油、硫和粉尘等有害物质,大大减少重金属、含硫化合物等所造成的污染。对于通常难以开采或开采经济性、安全性较差的薄煤层、深部煤层、“三下”(道路、河流和建筑物下)压煤,以及高硫、高灰、高瓦斯煤层、浅海煤层,地下气化法更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同时,煤炭地下煤气化站投资比传统煤矿低40%,生产效率则相当于露天采煤,约为矿井采煤的4倍,应用前景广阔。

  不过,地下气化法的难点在于对技术要求高,如有不慎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而对于已开采的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主要有煤的液化、气化及循环流化。

  煤的液化和气化,是将煤在燃烧之前转化为液体或气体。这改变了煤的通常燃烧方式,显示出了巨大的节能环保优势。据了解,中国科学院水煤浆研究团队已可将煤炭燃烧效率稳定在95%至98%。循环流化床技术主要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确保每个颗粒都充分燃烧,燃烧效率可保持在98%至99%以上。

  总之,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现阶段还不得不继续使用这类能源。出路在于,创新技术手段去除污染,开辟清洁利用之路,达到去害存利的目的。陈庆修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