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内碳金融市场终迎破冰 中广核首发10亿碳债券

2014年05月13日 09: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饱受期待的国内碳金融市场终于迎来破冰。

  5月8日,首单“碳债券”中广核风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在银行间交易商市场定价发行。该碳债券发行人为中广核风电,发行金额10亿元,发行期限5年。浦发银行和国开行作为其主承销商,中广核财务公司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担任财务顾问。

  有别于其他债券,该债券利率采用“固定利率+浮动利率”模式,其中浮动利率部分与发行人中广核风电下属5家风电项目公司在债券存续期内实现的碳资产(即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以下简称CCER)收益正向关联,浮动利率区间设定为5BP-20BP(基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CCER交易尚无实质性开展,上述碳债券发行利率低于同期限AAA信用债估值46BP,为5每经记者 杨长江 发自深圳.65%。主承销商之一的浦发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承诺,即便发行期限内CCER仍不能交易,或者是价格不理想,依然会给投资者保底收益,即在发行利率5.65%的基础上提升至5.7%,而最高则为5.85%。

  发行利率低于预期

  去年4月,中广核风电联合浦发银行、国开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中广核财务公司,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和律师,成立碳债券创新项目小组,直面碳债券发行等实质性问题。到去年11月,该债券拿到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注册通知书,并于今年5月8日在银行间市场定价并成功发行。

  “作为新兴债券种类,核准速度之快超出我们的预想。”杨斌表示。

  除了将碳资产与债券首次联姻,定价形式“固定利率+浮动利率”,以及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浮动区间亦被视为该债券的创新之处。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是,目前国内CCER交易尚无实质性开展。

  对此,杨斌表示,即使未来CCER还是没办法交易,或者是价格不理想,我们依然会给投资人保底收益,即在现有的5.65%基础上提升至5.7%,另外还设定了20BP即5.85%的封顶。

  杨斌解释称,这样可以给投资者想象空间,也降低发行人财务成本,还没有放弃碳市场大发展的机会,同时兼顾到投资者、发行人、监管部门等多方利益平衡。

  另外,关于该债券的发行利率,中广核风电及主承销商均认为,5.65%的利率低于同期限AAA信用债估值46BP。按常理,新的债券品种估值往往会偏高,业内认为,这反映了投资者对国内首只碳债券充满好奇和期待。

  可复制性受期待

  据介绍,中广核风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主要投资者来自于券商和基金。此次债券利率的浮动利率部分与发行人中广核风电下属5家风电项目公司在债券存续期内实现的碳资产(CCER)收益正向关联。这5个项目分别为内蒙古商都项目、新疆吉木乃一期、甘肃民勤咸水井项目、内蒙古力吉二期项目和广东台山(汶村)风电场。前四者装机容量均为4.95万千瓦,第五个为3.57万千瓦。

  中广核风电副总经理牛智平介绍说,上述5个项目投产至少已1年,运行状况较为稳定,由于这些项目融资非银行贷款,此次10亿元的债券发行金额将作为置换。

  根据评估机构测算,CCER市场均价区间在8~12元/吨时,这些项目每年碳收益将超过50万元最低限,最高将超过300万元。

  至于CCER收益如何测算及其合理性,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测算过程主要基于同类项目历年状况,且偏保守方式估算,每年CCER减排核准多少,设定0~20元的区间,测算未来每年碳排放收入多少,扣除手续费和管理费,换算成债券价格区间,并征求碳交易专家意见。

  “从市场认可度和接受度来看,投资人颇为踊跃,从发行情况来看,过程和区间都是合理的。”杨斌称。

  任何清洁能源都存在CCER的不确定性,此单债券的可复制性亦颇受期待。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表示,根据国家发改委自愿减排管理办法,CCER交易可在全国市场流通,也是未来碳市场开发的重点产品,通过与债券的结合,可实现银行间庞大的资金与绿色经济的充分融合。

  那么,除了风电,碳债券是否可以复制到融资需求急切的光伏项目上?对此杨斌表示,不管是风电还是水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要同碳债券挂钩,首先要能签发出CCER,其次是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交易,这样以来才能完成定价,兑现收益,简单说来,只要能产生现金流,理论上均可复制。 每经记者 杨长江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