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伊朗中止25亿美元油田合同为哪般?

2014年05月13日 11:0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据伊朗通讯社等国外媒体报道,伊朗政府4月29日表示,将取消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为开发一处面积庞大的伊朗油田而签订的高达2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伊朗石油部官方网站援引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董事总经理贾瓦迪的话称,中石油在南阿扎德干(Azadegan)油田的开发项目被决定终止,该项目此前曾一再被推迟。

  美国《华尔街日报》以“自临时核协议签署后,德黑兰面对北京更加自信”为题撰文称,德黑兰此举正值中国与伊朗之间的特殊关系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之际。

  在美欧发布对伊朗投资禁令、西方石油公司撤出伊朗的痛苦时刻,中国资金介入伊朗市场。在西方企业因国际制裁伊朗而撤资时,中国企业在油田开发及开采和汽车生产等领域填补了西方企业留下的空缺。北京通常进行商品和服务对伊朗石油的易货贸易,同时已成为伊朗石油的第一大买家。

  但在伊朗与国际六方自去年11月签署了一项过渡性核协议后,这给伊朗带来了一些希望,认为可以吸引中国人的西方竞争对手回到伊朗,从而对自己与中国的关系进行再平衡。

  《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些伊朗官员的观点称,这份过渡性的核协议已经促使伊朗对北京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北京不太恰当地利用了国际对伊朗的制裁。

  伊朗石油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马吉迪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的工作质量有时较低。他说,如果投资禁令取消,中国企业将需要展示自己如何与对手竞争。

  多家国外媒体甚至提出了“中伊两国间友好关系是否将面临着挑战”的疑问。

  让我们将视线重新聚焦到事件本身。据了解,在2009年9月,继中石油与伊国油签署的价值17.6亿美元的开发北阿扎德干油田的协议后,中石油与伊方又签约继续开发南阿扎德干油田。阿扎德干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探明储量高达420亿桶。

  根据合同,中石油应该每天在伊朗开采60万桶原油,首期工程约定开采185口油田,但是伊方对工程进展的程度不满意,指出中石油在合同签署后动作迟缓,只开采了7口油井。

  法新社引述贾瓦迪的话称,今年2月,伊朗石油部长公开表示中石油不能再继续拖延,伊方还发出了为期90天的最后通牒,敦促中石油加快落实合同约定工期。在看到没有实质性推进后,伊方宣布取消与中石油的油田开发合同。

  谈及合同,中石油与伊国油签订的是一种回购合同。这是伊朗一直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项目所使用的统一格式。目前,中国企业在伊工程几乎都是这种合同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中国企业要先垫付所有的开发成本,在油田产油并且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伊方会按照比例给中国企业售油分成作为还款和报酬。

  但在伊的中国企业是没有权利拥有油田的,并且如果产油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油价很低,那么就可能完全没有收益。伴随着回购合同,伊方还提出了一种叫做当地化的限制条件,当地化要求外国石油企业必须使用伊朗当地设备材料和服务占50%以上的工作量,但在西方对伊制裁背景下,尽管很多产自中国的设备可以运到伊朗去,但是一些关键的地方还是需要西方技术和设备。

  在内外环境都很严峻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把项目进行下去,亏本的可能性很大,于是静观其变就变成了一种理性选择,起码不至于投入太多之后血本无归。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伊朗是面临着美国强大的制裁,这么样一种氛围,实际上不止是中国的企业,所有和伊朗合作的企业,整个合作的情况都遇到了巨大的障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的项目推进不可能顺利,也不可能按照伊朗方面,或当初达成的进度。所以伊朗实际上一直在不断的抱怨,但是我去年年底曾经访问伊朗,据我了解,实际上双方还是有很多共识的,因为制裁这个客观的条件,中石油不可能按照进度、按照计划,因为他受到方方面面的,包括金融包括推进项目所用的一些材料等客观的制约。”

  面对伊朗官员的所谓中国在质量方面未达标准、对伊朗要价过高、并导致项目被推迟等等的抱怨,中石油方面没有给予回应。

  不过无论存在着怎样的制约,中伊间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势必将继续走下去。目前,中国主要由波斯湾、非洲、俄罗斯和中亚进口石油,这些地区的进口量约占中国能耗总量的11%。其中,每天有55.7万桶石油来自伊朗,占进口总量的11%,进口规模仅在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之后。(本报综合)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