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瑞典每年进口80多万吨垃圾用来发电 预计2016年还要翻一倍

2014年05月15日 13:40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0)

  主城区每年垃圾产量以10%的速度递增,杭州急需一个垃圾处置的末端“出口”。而在欧洲,有些国家却正在进口垃圾用来发电。

  新华社国际部评论室副主任吴黎明,日前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说这事。

  2003年11月到2010年1月,吴黎明曾在新华社欧洲总部和柏林分社工作了6年,回国后出版了畅销书《欧洲真相》,阐述他眼中的欧洲以及他经历过的新闻事件。六年的驻地记者生活,让他对欧洲的垃圾处置印象深刻。

  “跟垃圾打交道的故事太多了。”昨天,吴黎明对快报说,自己在德国住了两年多,在比利时住了四年,相比较,德国垃圾分类更严一些。“在德国的时候,有一回新来的同事把厨房垃圾分错了,收垃圾的工作人员就不收我们的垃圾,打电话过去问才知道原因,后来我们只能忍着臭味把垃圾重新分类,等到下一回收垃圾的时候,才把那袋垃圾解决掉。”

  中北欧进口垃圾发电为何民众无怨

  先进的技术、透明的运作、造福于社区以及严格细致的垃圾分类制度,让垃圾发电赢得支持

  当听说有国家正儿八经地进口垃圾时,不少人都会发出“疯了吧”的疑问。但这的确是事实——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典、丹麦等中北欧国家,如今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垃圾用来发电。拿瑞典来说,其遍布全国的垃圾发电厂,每年要烧掉550万吨垃圾。由于本国垃圾不能满足需要,瑞典每年要进口80多万吨垃圾,而且预计2016年这一数字将要翻一倍。

  为何这些国家热衷于垃圾发电,民众却没有怨言?

  其一,技术的提高,垃圾能够实现无害化处理。瑞典等中北欧国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尝试焚烧垃圾,但技术问题一直是个瓶颈。焚烧垃圾不仅味道不好闻,而且废气也会污染环境。上世纪90年代,垃圾焚烧技术得到解决。焚烧炉利用850至950摄氏度的高温使垃圾实现完全燃烧,二-英排放接近零。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使用电气集尘器吸附,废气还要经过洗涤装置、过滤式集尘装置等处理程序,符合安全标准后才从烟囱排放。用瑞典官员的话说,垃圾发电厂的废气,要比厨房和野外烧烤带来的环境问题要小。

  其二,运作透明,政府监管严格。德国《排放保护条例》第17条,就废气中二-英、呋喃和汞等成分做出严格限定。实际操作中,焚烧设施的排放,往往比上限值低出不少,他们还要在网上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接受监测监督。在丹麦,政府连垃圾发电厂运送垃圾的卡车与社会车辆的道路分区和运送时间,都有详细规定。

  其三,服务于社区。欧洲这些国家的垃圾发电厂,一般由政府运营,既发电产生效益,其管道还与市政供热系统通联,让社区居民享受价格低廉的暖气。德国的垃圾发电,占到全国发电量的近1%;瑞典的垃圾发电,可供应25万家庭,而供热范围更大,可满足81万户家庭需要;丹麦全国大约有30个垃圾发电厂,让近百个城镇受益,他们还计划新建十多个垃圾发电厂。

  从民众角度看,没有废气、没有垃圾卡车出没,还有廉价的供热,难怪许多垃圾发电厂与富人区往往比邻而居。丹麦哥本哈根北部有名的HORSHOLM富人区,与垃圾发电厂仅一墙之隔。供热价低,这对于冬季漫长的北欧人而言,吸引力不小,不仅没有安全之忧,反而有利于提升房价。

  从国家层面看,进口垃圾等于是两头得益。出口国家要为之付费,发电、供热又能收费,一箭双雕。欧盟早在2008年就对垃圾填埋做出了苛刻的规定,鼓励垃圾焚烧。焚烧后的材料,很多可以做建筑材料,真正需要填埋的垃圾只有原来体积的4%左右;而少量重金属废料,一般选择深埋到废弃的深矿井中。

  相对应的是,南欧、东欧国家在垃圾处理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北欧,大都以填埋了事,政府为此头疼不已。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向中北欧出口垃圾所付出的费用,远比自己处理要便宜。爱沙尼亚等东欧国家,如今也开始建造垃圾发电厂。

  换个角度看,中北欧热衷于垃圾发电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严格、细致的垃圾分类制度。比如,德国人把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废旧纸张、生物垃圾、食品包装四类,连玻璃都分为绿色、棕色和透明无色。2011年德国所有社区垃圾中,45%回收利用,37%焚烧,余下的基本上转化为堆肥。

  另一个因素,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观念的问题。如前文所述,同样是欧洲,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南欧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远远落后于中北欧,就是典型的例子。美国2010年的数字是,大约34%的垃圾回收利用,其余大都是填埋,也比不上中北欧。

  如今,在海外定居、探亲、留学的杭州市民很多,出去旅游过的人也不少,快报今起发起有奖征文:你在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城市,是怎么和垃圾打交道的?你觉得哪些经验和做法可以在杭州推广?

  、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