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西煤炭整合五大国企背包袱:当时欢喜现在忧

2014年05月26日 09: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青海省木里煤田矿区正在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之路也是山西省五年前走过的。然而,当初煤炭市场高点之上的整合,却在收场时遭遇“寒流”,又两年时间过去了,作为整合主体的山西省国有五大煤企也在努力寻找各自的出路。

  随着山西省政府相继发布2008年23号文《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和2009年1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山西省煤矿兼并重组及煤炭资源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加速启动。

  主要整合方式为,主体企业与被兼并重组整合企业均要经共同确认的有资质单位对资源和所有矿井资产进行评估,双方通过企业并购、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在当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企业性质均为有限责任公司,主体企业控股不小于51%,被整合块段所有矿井的股份最高49%,经营方式采取主体企业控股经营,市场化运作。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主体则主要包括山西焦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同煤集团、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同时允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等省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地方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

  整合目标是到2010年底,山西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不过,直到2012年3月,山西才宣布煤炭资源整合结束。通过三年时间,山西全省矿井个数由 2598 处减少到 1053 处,办矿主体由2200 多个减少到 130 多个;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为2:3:5的多元办矿格局,资源回收率也由平均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

  然而,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山西省的整合主体即遭遇煤炭市场的急转直下。煤炭价格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下降,2012年5月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煤炭市场萧条的形势延续至今。作为整合主体之一的阳煤集团,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866.66亿元,而净亏损却达到5.33亿元;山西焦煤集团2014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569.18亿元,但净利润却为-6612.49万元。

  今年1~3月,潞安集团煤炭产量累计1906万吨,同比减少176万吨;煤炭销量累计完成1565.8万吨,同比减少9.18万吨;商品煤综合平均售价为392.7元/吨,同比降幅达到23.42%。其中,潞安集团仅在山西省内商品煤综合平均售价同比下降了139.84元/吨,售价降低因素就导致减收、减利15.81亿元;煤炭销量同比减少了146万吨,减收6.44亿元。

  同时,整合矿井负担沉重也成为山西省五大煤炭企业弱市下前行的障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潞安集团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向各地政府缴纳的资源整合保证金14.3亿元,至今无法收回,也无法用于抵减资源价款;另外,整合煤矿在按照国家和山西省标准缴纳税费的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地方性费用征收力度,同时借捆绑非煤项目投资、绿化、扶贫等对企业进行摊派,严重影响企业效益。

  一位煤炭行业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山西煤炭资源是整合完了,但整合好的煤炭企业主体都觉得压力巨大,背上了巨大的包袱很不好过,“当时是欢喜的,现在是忧伤的”。

  目前,山西国有五大煤企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一直在进行着。其中,山西焦煤集团定位是以煤炭、焦化、发电、物流贸易、装备制造为主业,兼营材料、民爆、建筑、煤层气、节能环保、投资金融、文化旅游、房地产等配套辅助产业。 高立萍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