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我国煤炭金三角因煤而衰:曾诞生万名亿万富豪(4)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6月10日 08:5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疯狂的产能

  鄂尔多斯在建产能还有1.2亿吨,榆林也同样有惊人的产能等待释放。

  煤炭价格的下跌一方面是经济下行、能源需求不足的表现,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被业内人士指向产能过剩。

  长期研究煤炭领域的专家赵加积预言“煤炭将长期过剩”,他的依据是煤炭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中国煤矿基建投资高达1.249万亿元,平均每年投资2479.9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54倍;2011年投入了4700亿元,一年的投资相当于“十五”时期的两倍;2012年的投资继续增加到5570亿元。2006至2012年的7年间,累计投资高达2.27万亿元。

  据赵加积估算,这些投资下来,预计可增加产能约21亿吨,其中在“十二五”期间可形成产能15亿吨,“十三五”期间约6亿吨。

  鄂尔多斯市煤炭局梁副局长表示,该市的在建产能还有1.2亿吨。榆林市也同样有惊人的产能等待释放。

  除了庞大的在建产能,企业的超能力生产也将现有产能无限放大。一位煤炭资深人士直言,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超能力生产不是秘密,每年统计的产量数据要比实际产量小很多。

  2009年,内蒙古煤炭产量首次超过山西,成为中国最大的产煤省份。更早时候的2003年,鄂尔多斯与榆林就超过山西大同,成为中国最大的两个产煤市。

  10多年来,除了地区间的煤炭产量比拼,央企与地方国企也在“跑马圈地”,以五大电力集团为主的发电企业也开始“跨界”,在全国投资煤矿。

  “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怎样生产也不会过剩;市场经济缺市场,什么产品也会慢慢过剩。”赵加积认为,中国已初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铁锈时代”,山西、内蒙古已初步进入“铁锈地带”。

  事实上,煤炭产能过剩的原因除了投资过度,还与转化不够、大气环境制约、新能源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直接关联。

  由于受“治霾”影响,中煤平朔一负责人颇有微词,“我们的用户主要在‘长三角’地区,从7月1日开始,华东为了应对雾霾天气,将对周边电厂的燃煤提出最为严格的要求,这对我们是雪上加霜。”

  从“十一五”开始,内蒙古就要求“新上煤炭生产项目必须同步建设转化项目,原煤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同时还提出“到2020年全区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

  记者在“拟建成世界一流煤化工基地”的准格尔旗大路新区看到,偌大的新区里,落地项目并不多。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准格尔旗煤炭就地转化率仅为10%,鄂尔多斯全市也只有11%,这一数字距离“50%”的目标还很遥远。

  在位于榆林神木县锦界榆神工业园的神华陶氏榆林煤化工项目所在地,建设厂区至今没有动静。作为规划建设的世界单体最大的煤化工项目,设计年转化原煤1104万吨,但经过近10年的规划、论证和审核,因资金和市场等原因,原计划2013年开工建设的项目被传“可能要下马”。

  萎靡不振的投资客和一落千丈的高消费

  难消化的商品房和被冷落的豪车

  楼市“乌托邦”

  两个月卖出600平米、300万元

  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煤炭与房地产在“煤炭金三角”有着异常紧密的关联。煤炭“黄金十年”里,涉煤企业大都进入房地产领域,而狂热的民间资本也全部被输送到了煤炭与地产行业。

  由于数年间房地产领域的过度投资,“煤炭金三角”呈现出商品房供需结构严重失衡、房价畸高的特性。随着煤炭市场寒冬的到来,地产行业也开始陷入降价、滞销、停工的危局。

  此前,申万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鄂尔多斯的供需比高达385.4%,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19%。这组数据与民间传言鄂尔多斯“户均3~4套住房”基本吻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鄂尔多斯市市长廉素在内蒙古代表团举行的团组开放日活动上表示:鄂尔多斯还有4万套住宅待售,3年内将不再新建商品房。

  榆林市住建局房管所某负责人对该市房屋过剩的现状同样担忧,“保守统计,榆林城区有24万~25万套住宅,实际需求最多14万~15万套,过剩至少10万套。”

  相比鄂尔多斯、榆林上万元的房价,朔州每平米3000~4000元的价格堪称价格“洼地”,但由于城区人口规模小,商品房同样陷入“人少房多”的局面。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