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碳市场金融化难在哪?

2014年06月12日 13:51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低碳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五届地坛论坛近日举办,如何探寻碳市场的金融化路径成为不少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讨论的焦点。

  碳金融风险来自于定价

  关于碳金融的风险,个人认为最大的风险是价格风险,目前中国碳市场的价格有两个问题,一是价格还不是很稳定,二是交易量很低。

  因此我建议首先应该披露分享更多的信息,可以是减排量或者配额数据等,参与交易者和企业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很好的判断;其次应建立更长期的减排目标,给项目参与机构和企业更多的信心。

  ICIS安迅思中国碳市场分析师 林剑玮

  政府也应作为主体参与交易

  政府不仅仅要建立规则和市场,还应该拿出公共资金,作为碳市场主体之一参与交易。

  这有几个好处,一是起到示范作用, 二是信用效益,政府卖出来的可以接受,三是稳定市场,回购或者增量减量,四是政府融资效应,给市场增添活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 孙轶颋

  碳交易平台不沟通导致价格差异

  现在市场是比较分散的,很多省市都有自己的交易平台,但这些平台之间互相不沟通,导致各地的价格存在差距,造成同一行业、规模相当的两家企业因所在地区不同,待遇差别很大等情况发生。价格差在哪,价格是否合理等问题都需要将来加强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中信证券执行总经理 裴晓明

  碳市场金融化存在障碍

  碳市场的发展主要归发改委气侯司负责,其他部门基本无缘参与。在这样一种体系之下,除了发改系统对市场比较了解外,其他系统并不了解。我们在从事一些省市市场的建设时,就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碳市场排放和金融并不是由一位副省长主管,他们之间没有沟通的话对于碳市场金融化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王遥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