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台州控制农业生产污染源头 奇幻漂流的农药瓶少了

2014年06月13日 14:44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0)

  (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我们做过一次统计。浙江省每年有超过2亿个废旧农药包装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在去年浙江“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方丽槐提出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现实问题。

  如果每年上万个甚至更多的废旧农药包装被扔到水源地,要想清除因此带来的污染需要多少资金?台州临海小芝镇有个办法:每年拿出几万元,用于补贴废旧农药包装回收,避免几十万个农药包装随意丢弃。

  小钱也能办大事 用生态专项补偿资金试行农药瓶回收

  小芝镇党委书记李光明忘不了2011年那场水灾,不是因为灾情有多严重,而是他看到了农药废旧包装带来的安全隐患。“水灾后我坐船到牛头山水库,看到很多农药瓶漂在水面上。”当时的情形李光明记忆犹新。

  现在农民的环保意识总体不高,用完的农药包装常常随意丢弃,会对水源、土壤造成污染隐患。而在当时,浙江省还没有专门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农药废旧包装处理。

  李光明曾做过粗略统计,仅小芝镇每年就要消耗几十万瓶农药,如果不能合理回收,任凭农药废旧包装随意丢弃,就意味着几十万滴农药洒向水源地,会造成不小的污染和危害。更何况,这里是台州的“后花园”,是牛头山水库的源头。

  “如果能够鼓励农民回收农药瓶,就能有效避免农药对水库的污染。”小芝镇想到了生态专项补贴资金,镇里从中拿出一部分钱补贴农民。从2012年起,小芝镇开始探索试行农药瓶回收制度,每个农药瓶补贴0.1元。因为当地土地流转较为普遍,镇里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那里,如果每年回收7万个农药瓶,相当于给农民增加7千元的额外收入。

  “我们一开始自己回收农药瓶,结果送到垃圾处理场之后,人家拒收。后来我们换了种思路,为合作社、种粮大户划定专门的农药瓶存放区域,根据农药实际用量进行补贴。”李光明介绍,试行当年,小芝镇回收了20万个农药瓶(袋),2013年回收了35万个。

  两年下来,小芝镇累计回收农药瓶(袋)55万个,这些全部被送往农药厂进行专门处理。李光明说,5.5万元的生态专项补贴资金用在其他方面可能并不算多,但小芝镇却用它办了一件大事,“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肥药双控 从源头控制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隐患

  考虑到农业生产可能对环境、水源造成污染隐患的,并非只有小芝镇。天台县同样注意到这个问题,目前正在探索一条异曲同工的“肥药双控”之路。

  所谓肥药双控,一方面是测土配方,根据土地实际情况搭配肥料;另一方面,禁止46种毒性高的农药,鼓励农民使用高效低毒的产品。

  天台种粮大户齐孝中原来每年都要给农田杀5次虫,结果农药越用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从去年开始,他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结果全年只喷洒了2次农药就控制了虫害,每亩地还节省了100元的支出。

  天台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周祖昌给我们算了一笔账:2013年全县农药、化肥销售量分别同比下降28%和22%,相当于减少使用农药2756.9吨、化肥21377吨,同样从源头上控制了农业生产对水质的污染。

  记者手记:

  无论是试行农药瓶回收,还是探索肥药双控,前提都是既能控制污染,抓好“五水共治”中治理污染这件大事,又能保证农民的收入不会减少。也只有这样的措施,才能治水与致富双赢,环境与民心共赢。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