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秸秆里的中国

2014年06月20日 09:04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同样物品,在不同时代的价值是不同的,如今秸秆的价值就削弱了。

  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还小,和哥哥一把火点着了田头上的麦糠(麦穗上包裹麦子的部分)。那时候自然没人想到燃烧秸秆会造成如此大的城乡矛盾。

  麦糠不但是麦子,而且是所有农作物中最没有用处的部分了,燃烧速度慢,不适合用作燃料,牲畜也不吃,除非种红薯时,撒在地表防止红薯茎四处扎根。一把火烧掉是我们那里惯常处理方法,燃烧后的草木灰撒在耕地里也是肥料。

  此举遭母亲呵斥多日。母亲看来,秸秆经过燃烧后,肥力打了折扣,有营养物质随着火苗和烟雾,被燃烧掉了,更好的做法是原封不动还到田中。

  我们家不会烧秸秆,其他人也不会烧。麦糠只不过是特殊案例。大多数秸秆都可以进入灶房,让开水沸腾起来,为我们提供熟食所不可少的燃料,有些秸秆还可以进入动物的胃,经由肠胃吸收消化,变成人类所不可缺少的珍贵的动物蛋白。

  麦秸秆、玉米秆可以喂牛,豆秆可以喂羊,猪则喜欢吃红薯茎叶。人们将秸秆小心分门别类,井井有条规制起来,秸秆成垛,垛得是否好,也体现了这家人经营和生活能力。

  风云突变。如今,人们好像丧失了对秸秆的感情,变得恩断义绝。

  因为大规模焚烧,所以每到作物收获季节,就见烟雾笼罩天空,污染也增加了。6月17日有媒体报道,因秸秆禁烧工作不力,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两乡党委书记停职。

  现在种植方式与20年前甚至10年前有了根本变化,以前是先将农作物放倒,拉回晒场上垛起来,然后晾晒、碾压,使谷物和秸秆分离。使用大型机械后,这些步骤在田间即可全部完成。秸秆当然也留在田地里。

  按道理而言,秸秆留在田地里可以做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是秸秆要足够细碎,否则会将土地弄得蓬松,种子无法和土壤全面接触,对耕作不利,急于耕作者,自然会放火烧秸秆——有点像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

  不同地方燃烧秸秆原因不同,黑龙江焚烧玉米秸秆,是为了方便找到收割机漏下的玉米。

  使用大型机械背后的原因是劳动价格上升,农民可以很容易地出售劳动力。20年前已有联合收割机,但使用意愿不强烈,当时收割一亩地收费50元,农民愿意自己用镰刀、或者小型拖拉机收割,在大热天流汗劳作,因为闲着也是闲着。我家附近有个农场早就用了大型机械,如今遭人抛弃的秸秆,当时有人从田地背出来,卖钱。

  我想起20年前的农家如何秸秆还田,将收上来的玉米秆铡断成段,浇上水,用泥巴封起来,经过好几个月的发酵,这些茎秆就变成黑色。用舌尖体就是:发生神奇的化学(或者物理)作用,变成了农作物易于吸收的有机肥。

  如今人们再不干这种事情,因为连妇女老人一天也可以赚50元,雇佣联合收割机更为划算。积攒一大堆农家肥不知道耗费多少个工时,可以买多少袋化肥,自然也没有人再用这种方式。

  时间如此宝贵,农民已很少饲养家畜,吃肉也主要靠到商店去买,连鸡都不养,因为害怕将庭院弄脏。很多人开始用煤气灶,秸秆在农家的两个主要作用都丧失了,成垛的秸秆也慢慢消失了。

  这背后当然都是利益导向。有人指责农民焚烧秸秆污染了环境,这当然没有错。这背后其实是一笔经济账,同样物品,在不同时代的价值是不同的,如今秸秆的价值就削弱了。

  劳动力价格上涨重新塑造农村,让农民生活更自由,可能有人会惋惜昔日生活方式不再,可是农民自己却只有高兴。倒退到40年前,我堂哥为了争夺田地里的豆叶(豆秆拉走之后残余的茎叶)与人打架。希望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想要不烧秸秆,除非有两个原因:秸秆价格上涨,人们愿意收集卖钱,或者秸秆还田技术提高,不影响耕种。其中提高秸秆还田技术更为现实,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家乡这两年已很少有人烧秸秆。

  都是农民,谁不知道秸秆对土壤有利? (作者余胜良系证券时报记者)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