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养殖大区治污难 广西力推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2014年06月23日 10:53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1年出栏生猪3000多万头,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来已成为生猪家禽生产大区。记者日前走访自治区环保厅、养殖大市及养殖大户,了解畜禽养殖业如何治污?

  现状如何

  畜禽养殖污染未能有效治理

  “一头生猪一天的排污量相当于7个人。”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广西是畜禽养殖大区,但全区养殖业集约化水平低、规模小,多数是家庭式的养殖,甚至一些养殖场就建在村庄里,治理空间小、难度大。“十二五”期间,广西共有340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需要开展畜禽粪污防治工作,但从2011年至今,仅768家通过了国家核查核算认定,完成目标任务的22.58%。“十二五”后两年内必须完成余下2633家养殖场的减排任务,需要进行大量的污染减排设施建设。

  畜禽养殖污染严重,为何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引导和治理呢?广西环保厅总量处处长曾辉告诉记者其中的原因。

  首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水产业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畜禽养殖业布局必须根据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科学规划布局,然而,广西众多畜禽养殖场建设没有考虑环境承载力要求,无序建设严重。

  其次,是治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按照这个规划,“十二五”期间广西80%(3000个)的大型规模化养殖场要建立规范的粪污处理设施,并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需要资金7.5亿元,实际上,“十二五”前3年,广西对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的资金投入累计只有6000多万元。

  另外,部分地区畜禽养殖密度高,在养殖过程中未能做到干湿分离,养殖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排入塘,且无任何防渗措施,加上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粪污面积严重不足,无法达到减排要求。

  目前,自治区明确提出了全区规模化养殖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并且把3400多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减排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市县、各年度。

  原因何在

  农牧结合弱化,粪污资源化受阻

  在采访中,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许振成指出,近10年来,畜禽养殖产业链全面进入集约化、规模化的阶段。但农牧结合日趋弱化,养殖粪污回归土壤的通道不畅,畜禽粪便排入环境已造成流域性的普遍污染,优质水源面临丧失殆尽的危险。

  许振成说,要认识到畜禽养殖源减排比工业、城市生活源更难。畜禽养殖源相对分散、企业效益低、治理技术不配套,不能依靠某一单项技术完成减排。现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单项技术各有优势,但不足以完成减排任务。比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的沼气工程,对COD有较好的控制,但是几乎全部的氮、磷进入沼液,沼液进入水体将造成严重的富营养化;生态垫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畜禽的生长且垫料的后续处理难;而单纯依靠污水末端治理达标的成本高,一般企业难于承受等。

  粪尿都是可利用的农业资源,如何做到种养平衡,走全生态循环模式养殖呢?记者从广西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个公司在2013年时,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项目已通过减排核算。

  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充分利用现代生物科技,将东园家酒生产产生的酒渣及动植物药渣用来养猪、养牛和养鱼等,将养鱼产生的塘泥、鱼塘水用来种植果蔬和牧草,通过生物技术发酵农副产品下脚料,再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用来生产沼气、生物肥和发电,最后再用沼渣来养殖蚯蚓和供给企业及周边农户进行生态养殖、种植以及开发东园系列有机产品等,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综合利用水平。

  目前,东园企业近4000头的奶牛养殖规模名列国内同行前茅,企业每年回收利用的企业“下脚料”超过20万吨,每年节能降耗几百万元,产业循环由内循环扩充至内外循环并举,产业链条由陆上成功延伸至海上,有利地推动了企业生产由循环化、生态化向集团化、有机化大步迈进。

  典型案例

  治污革命让养殖大市深刻改变

  今年4月,广西在玉林市陆川县召开全区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经验交流会。之所以选在玉林市,是因为一场治污革命让这个地方不仅完成2013年畜禽养殖污染减排任务,而且深刻改变了几年前无法看的状况。

  玉林市是广西畜禽养殖第一大市,污染减排任务繁重。大量的畜禽养殖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2012年,该市生猪存栏量390万头,占南流江流域的86%,一些乡镇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超载养殖,威胁着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也成为了部分农村环境“脏、乱、差”最为突出的问题。

  玉林市将养殖业治污作为减排的最优先领域。截至2013年,共完成规模化养殖场减排治理480家,占全市840家规模化养殖场的57%。经核定,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3265吨、693吨。

  陆川县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养殖大县,养殖业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多年来,这个县一直在养猪和减排上下功夫,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养殖企业、走村入户,与养殖业主、村民群众探讨禽畜养殖业治污方法。也正因有如此独特的工作事务,如今这个县初步建立起县、镇、村三级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监管体系。

  另外,建立养殖减排专项资金。2012年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中拿出484万元对32家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建设干清粪、雨污分流及沼气池等环境净化设施,“十二五”以来,共安排养殖减排专项资金共1200多万元,作为养殖业减排项目引导和奖励资金。在奖励资金的引导下,陆川县英平牧业公司自筹资金,建有1236立方的大型沼气池一座,配备6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一台,粪便房422平方,粪污固液分离系统1套,目前正在建设8万吨液态有机肥厂和两万吨固态有机肥厂、大棚无土蔬菜栽培和人工湿地种植蔬菜、牧草项目。

  陆川、博白两个养殖大县加强督察力量,分别成立了养殖监察中队,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对辖区养殖业进行监理,有效推动工作。陆川县去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养殖场108家,并对污染较严重的11家养殖场进行挂牌督办,重点整治,确保减排工作落实到位。容县针对一些养猪场治污进度慢的问题,组织工作小组进驻在养殖场,监督治污工程进展,及时发现解决遇到的难题。

  同时,玉林市对现有的大智、凉亭等有机肥厂进行指导扶持,全市发展起10家有机肥厂,对全市养殖粪便的综合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容县在养鸡业较为集中的黎村镇,引导黎村养鸡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会员采取企业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办法,建设鸡粪无害化有机肥厂,投资187万,日产有机肥30吨,2013年已投入运行,解决周边养殖废物的出路问题。 ◆记者梁雅丽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