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消除垃圾焚烧厂选址焦虑重在构建沟通机制

2014年06月25日 11:38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备受关注的广东花都垃圾焚烧厂选址至今悬而未决。花都区委书记杨雁文日前率区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区正处级领导干部赴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参观。据悉,今年以来这个区已组织7000多人参观垃圾焚烧项目,今后将继续组织学生和村民实地了解,为下一步推进选址工作做好准备。

  时下,垃圾围城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病症。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而发生的规模性群众聚集事件,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屡次发生,并且公众的焦虑情绪在蔓延。有专家统计,近年来国内与垃圾焚烧、填埋有关的较大规模民意事件,大多发生在经济最发达、环保标准最严的地区。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反映出老百姓环境权利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折射出我们在如何理性表达民意,以及地方政府如何及时回应、公开环境信息方面,还有诸多欠缺和不足,急需加以完善。

  事实上,政府和公众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没能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正是公共问题难以得到正常处理的主要原因。

  其实,世界上本没有垃圾,有的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花都、杭州等面临垃圾焚烧争议的城市,不妨将垃圾处理作为公共议题,鼓励公众充分讨论,激发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危机感,借此加快推进垃圾的有效处理。

  不言而喻,公众反对垃圾焚烧,说明其环境维权意识在与日俱增。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正好可以成为垃圾分类和减量化的强大社会推动力。一方面,对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而言,应该因势利导,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公开,扩大公众参与,听取民意,在兼顾各方利益、求取最大公约数的前提下,扎实推进民生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来讲,也要强化地方政府垃圾分类建设的责任,将垃圾分类回收率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同时完善立法,明确厂商垃圾减量的责任。

  具体而言,一是要构建与周边老百姓平等、通畅的沟通机制,将垃圾焚烧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控制的情况,向公众讲清楚,正面回应公众的疑虑。二是周边老百姓反对垃圾焚烧项目,只能说明有关方面的科普工作还不到位,或者相关解释缺乏说服力。不能动辄认为公众不同意就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漠视公众的意见表达。◆吴学安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