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绿主妇”让“垃圾村”变“地球村”

2014年07月02日 16:5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据新华社上海7月1日电(记者许晓青)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十多名退休家庭主妇发起的一项“绿色行动计划”,通过有机种植、废弃物编织等几年内实现了数十吨垃圾减量及“循环再生”,吸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纷至沓来。

  “绿主妇”声名鹊起

  在淹没于喧嚣都市的阳台、窗台及狭窄的公共空间种植有机植物,自建了独立的太阳能、风能系统,这样的“突发奇想”来自于一些共产党员,她们称自己是“绿主妇”。几年来,通过与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等社会组织的通力合作,她们把绿色环保的“种子”传递到了中国其他一些城市。不少男性党员以及普通民众跟着“绿主妇”一起行动,他们说,“想把绿色环保的蔬菜一直种到地球村的那一边”。

  在上海西南,临近中环线高架的徐汇区梅陇三村,这些利用闲暇时光照看“家庭一平米小菜园”的党员“绿主妇”有将近20人,她们不仅种菜,还发起绿色环保垃圾减量活动,组织了环保编织社、社区议事会等。“绿主妇”让一个6500多人聚居的社区变得绿意盎然,过去一年已实现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逾81吨。

  最出名的“绿主妇”名叫尚艳华,她是梅陇三村社区的党总支书记,管理着219名社区共产党员。这个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黑龙江的文弱女子,被公认有着惊人的公益和环保动员能力。

  2007年,当尚艳华来到位于城乡交界的梅陇三村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时,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垃圾村”。这片拥有2300多户的社区,是1993年上海加快城市建设后从市中心南京路、西藏路、淮海路等地搬来的动迁户,中老年群体接近三分之一,有1800多人。

  “大家未必都有钱,但不少人确实有闲,‘做公益’应该是一个能引起居民兴趣、让大家参与社区活动的关键点。”尚艳华比较早地想出了一条治理良策——借力于中国刚刚兴起的公益类社会组织,与党组织对接。

  2011年初,通过另一名居委干部、“环保达人”姜玫瑰的牵线搭桥,尚艳华与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建立了联系,“绿主妇”这个名号随之诞生。

  姜玫瑰热衷于在社区进行各种垃圾减量的“实验”。尚艳华果断接受了她的建议,“只要召集到10多个志愿者,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垃圾分类、创意回收就这么开始了。”尚艳华拿着社区“绿主妇”们用废弃牛奶盒子制作的环保袋和环保围裙比划着。

  一传十、十传百,起初参与这类绿色环保行动的大多是社区女性党员,后来不同年龄层的爱心人士都行动起来。从编织环保袋、装饰品,到种植一平方米小菜园,“绿主妇”声名鹊起,还有不少男性也乐意参与。

  孵化出自己的社会组织来传递正能量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一场有关社区绿色环保教育的会议安排在“绿主妇”所在社区举行,与会外国专家惊讶于中国主妇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并将其纳入教科文组织的推广案例。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环保先行者廖晓义也走进“绿主妇”群体,面对面交流基层自治心得。还有一些国际学校乐意在这里开设“第二课堂”,不同国籍的志愿者从各地专程赶来。

  原本被称为“垃圾村”的梅陇三村真的变成了“地球村”。记者所见,不时有中外志愿者来送自发采集、消毒过的废弃物上门,各地环保爱好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据尚艳华估算,从源头上控制的各类家庭生活废弃物包括纸质包装盒、软塑料、硬塑料、废旧衣物等,“绿主妇”一年就承担了数十吨废弃物的“消化”和“再生”。

  “这是什么苗?一看就知道是茄子苗,因为根部微微泛出紫色。”最近,尚艳华在社区学校的课堂上运用网上教学平台与种植有机蔬菜的初学者互动。

  生菜、茼蒿、空心菜、番茄、萝卜……走进梅陇三村的“小菜园”映入眼帘的是20多种蔬菜、瓜果及花卉。菜园里聚着退休的老人、休假的白领、玩耍的孩童,他们一起培土、浇水、制作有机肥,各司其职。正在劳作的朱先生说,“绿主妇”提倡环保和公益,让中老年人乐在其中,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习惯。

  “起初我们主要是以公益来定义社会组织,后来发现科普、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都是‘绿主妇’的关键词,都可以有所作为。”尚艳华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社区治理理念,“我们共产党在基层,可以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甚至是孵化出自己的社会组织,来传递正能量。我想,这个方法很科学,是现代化的。”

  如今,“绿主妇”也正式注册成为民办社会组织,这对于一个倡导环保和公益的中共基层组织而言,也是一个新起点。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