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水权交易呼之欲出,“买水”矛盾如何避免

2014年07月02日 16:5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郭远明、张涛、邓华)一条河沿途的各个地方都要用水,水到底属于谁?各地因为水权的事发生纠纷和争议屡见不鲜。近日,水权交易即将启动的消息引起各方面关注。

  水量转让从行政手段到市场交易转变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农村仍有近3亿人饮水不安全。一个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是:一条河沿途的各个地方都要用水,水到底属于谁?水利部负责人日前确认,我国即将启动水权交易,主要包含江河水及地下水。据了解,我国早在2001年即开始了水权制度的尝试。在浙江,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东阳市以签订转让协议的方式,向位于下游、水资源紧缺的义乌市转让水资源,除获得2亿元的综合管理费外,每年还获得近500万元的供水收入。

  水量转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水。在内蒙古沿黄河地区,历史上大部分用水指标都分给了农业地区,一些地方能源化工行业发展起来,对水量的需求很大,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水指标,开始与农业地区展开用水指标交易。通过盟市内转换,内蒙古目前解决了40多个工业项目用水问题,为沿黄灌区筹措了30亿元节水改造资金,提高了现代化节水水平。

  此后,全国陆续有宁夏、福建、河北等十余个省市开展类似的探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将推进水权交易和水市场培育,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一些水资源富集地区可以将多余的水资源转让出去,既解决了缺水地区的燃眉之急,又给当地带来收益,这在国际上都有先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水资源为国家所有。之前的

  水量转让是地方政府之间私下里的相互协调,而水权交易则是在国家赋予地方使用权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原则公开交易,这是质的飞跃。

  过往教训揭示构建水权交易平台必要性

  水权交易必须有利可图,这才能刺激地方保护水源的积极性。以河北与天津之间的水权探索为例,河北省承德市环境保护局有关人士介绍,作为北京、天津的重要水源地,这个市累计投入资金322多亿元进行水源综合治理工作,但得到的生态补偿每年远远满足不了支出。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副巡视员刘洁说,目前的一个想法是设立河北、天津两地的水环境补偿基金。补偿基金额度为每年5亿元,中央财政出资3亿元,河北省、天津市分别出资1亿元。天津作为下游,若水质达标,则全部基金拨付河北省,用于保护环境;若水质不达标,则5亿元基金全部拨付给天津,用于改善水质。

  在天津、河北两地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中,双方对补偿方式存在一些分歧。天津环保部门表示,他们出1亿元没有问题,但希望水质能够达标,潘家口水库存在网箱养鱼和尾矿的影响,希望上游解决这些问题。但承德方面则表示,在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承德以牺牲自身发展为代价,放弃了众多发展经济的机会。这些损失都是现有补偿资金难以覆盖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中认为,如果在确权的基础上建立跨区域水权交易平台,通过公平议价的方式,而不是行政任务的方式,这样的矛盾就会避免。

  一些专家建议,应建立若干个跨区域的水权交易所,以完成水权交易由起步时的价格协商交易到公开挂牌交易的过渡。内容涉及水权交易的定价机制、交易机制、流程设计、交易结果认定和权益保障等。跨区域水权交易需要达到“谁用水谁花钱,谁节水谁得钱”的运转效果。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