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建筑工地泥浆水直排入江 永嘉瓯江边现近千平米黑水

2014年07月11日 11:30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排水管排出的泥浆水直接排入瓯江。

  瓯江,全省第二大河,温州的母亲河。

  本月初,历时3年多建设的温州瓯江过江通道试通车,成为温州境内横跨瓯江的第九座大桥。

  然而,记者于近日接到爆料,称在这座大桥的东侧、瓯江的北岸,有一大片呈黑色的江水,和江中央黄色的江水有明显的色差。再细看,黑色江水的沿岸是一大片正在如火如荼施工的建筑工地。爆料人称,很有可能工地上有人在偷排污水。

  全省的“五水共治”正进入最为关键的时期,到底是谁在给温州的母亲河“抹黑”?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对此,钱江晚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瓯江边出现近千平米黑水,建筑工地泥浆水直排入江

  昨天,温州市区迎来了一周之内的第三个高温日。

  比天气更热的,是一片位于温州市永嘉县境内的建筑工地,它正位于瓯江过江通道的东北侧。

  站在瓯江过江通道上眺望,确实能看到这片工地周围的江水呈现出一种黑墨色。粗粗估算,这片与黄色江水颜色不同的水域面积,有近千平方米。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了靠近瓯江的这片工地。这里正在进行堤坝建造工程,四周散落着几十台正在工作的打桩机,旁边堆满了从地下挖出的淤泥。

  在临江的位置,有七八台打桩机正在轰鸣,岸边每隔几米就有一根拳头粗细的塑料管,总共有七八根。管口延伸到了江边,周边布满一层厚厚的淤泥,在阳光炙烤下,形成了硬块。

  难道,真有泥浆水通过这些管道排入到了瓯江?记者决定在一边等待真相。

  下午1点多,一辆装满了混凝土的罐装车开到了一个打桩机前,几个建筑工人搭好了倾倒的工具,不一会儿,混凝土倒入已经打了桩的地表层以下。

  与此同时,大概几十米远处,一根红色的排水管中渗出了一股股泥浆水,直直地排入瓯江,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记者随后了解到,原来,在罐装车倒入混凝土以后,地表下的泥浆水因为空气压力的作用,被排挤了出来。

  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建筑工地上产生的泥浆水,需进行处理后排放,或统一集中到允许排放的地点,绝不允许直排江河中。但是,显然这个工地只是用了一根管道就直接将泥浆水排入到了江水中。

  那么。是不是江边的七八根塑料管事实上都是用来偷排泥浆水的?记者试图从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处得到答案,但工人面对这些问题,只是笑而不语。

  工地负责人推诿:偷排或属工人个人行为

  昨天下午,记者拿着偷排泥浆水的视频,试图从工地所在的温州市永嘉县的相关部门处找到处理意见,遗憾的是,在辗转了多个部门后,才找到泥浆偷排的责任单位。

  永嘉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建筑工地的泥浆水,不属于他们直接管辖;

  永嘉县住建部门说,当地产生的建筑泥浆水,要找所属的街道管辖,他们无权查处;

  最终,记者在工地所属的三江街道相关负责人陪同下,再次来到事发现场,才等来了认领偷排泥浆水的相关责任单位——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承认,偷排是在他们工地,“但可能是部分员工的个人行为,公司领导并不知情。”

  不过,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将尽快处理这件事,不再发生偷排现象。

  截至记者发稿时,记者从三江街道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他们将继续追查事件真相,处理偷排现象。

  直排是为了节约成本,一天下来“节省”成本费在万元以上

  然而,面对瓯江边近千平方米的黑水,难道真的只是“部分员工的个人行为”?

  昨天,记者找到了做泥浆处理生意10多年的阿皮(化名)。阿皮说,每灌装一次打桩机就会产生50吨的泥浆水,而根据目前已存在近千平方米黑水判断,这样的偷排行为,不可能只是短期行为。

  记者随后了解到,这次偷排的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瓯江边从事建造标准堤坝,工程早在近一年前就开始了。

  阿皮说,每处理一吨泥浆水,如果是集中运输排放到统一地点,需要近30元,而直接偷排成本几乎为零。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每天打七八个桩计算,一天下来“节省”成本费在万元以上。

  不过,该公司负责人对这样的说法给予了否认,他说,工地之前基本是将泥浆水蓄到泥浆池中,等一两天后,泥浆水沉淀了,再将上层的清水进行排放,这样做是得到环保部门认可的。

  然而,阿皮却表示,这样做需要大量的蓄水池,而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是达不到这样要求的。

  阿皮透露,“做泥浆水是一个‘水很深’的行业。现在工地这么多,很多需要处理泥浆水的单位常常会根据哪家报价低,就选择给哪家做生意。有些报价二十多块处理一吨的单位,肯定存在偷排现象,因为他们这样做,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媒体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记者 王益敏)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