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渣土车违规上路为何难治?

2014年07月21日 11:28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刘四建

  北京市自2013年10月以来,加大了对渣土车等货运车辆违规上路行为的整治力度。2014年7月1日起,北京市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必须使用新型渣土车,绿色喷涂,限制装载量,顶盖纵向密闭,全程实时定位监控。随后,市政、住建和城管等相关执法部门对新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但渣土车违规上路现象仍屡禁不止,而且违规车数量不在少数。根据检查结果,只有不到20%的渣土车符合新标准要求。为何渣土车违规上路难治?笔者认为主要有3方面原因:

  一是守法成本高。新型渣土车只能装十几立方米渣土,而旧车能装30多立方米,二者相差两倍左右。从施工单位来讲,如果按车次计价,肯定选择旧车;从车主的角度来讲,如果按载货立方量计价,同样的里程如果能够多拉一点就能多挣,也肯定选择旧车。改装一辆旧车,要达到新规定要求,除去政府补贴外,车主还需要投资3万元左右。此外,据市场反映,新型渣土车在技术和性能上都不够成熟。这些因素导致新规定一时难以执行到位。

  二是社会责任弱。治理渣土车违规上路,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根据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渣土车车主和经营使用单位应承担主要责任。在检查过程中,渣土车司机常常与执法人员斗智斗勇。当执法人员拦截一辆违规车时,其他车辆就会迅速闻风而动,或就地隐藏,或改道行驶,逃得无影无踪。治理渣土车违规上路,如果监管者和被监管者成了猫与老鼠的关系,工作就很难有效开展。

  三是监管部门太多。渣土车车主经营完全是市场行为,为了逃避执法检查,他们往往会选择执法监管的薄弱环节,如凌晨、上班前后等时间。政府执法部门的工作机制不能适应当前监管工作需要,显得很被动。对渣土车的监管涉及市政市容委、住建委、交通支队、城管执法局和环保局5个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各部门工作重点不同。看似执法力量强大,但监管部门太多,没有形成合力,出现了九龙治水水难治的局面。

  旧渣土车装载量严重超标,防遗撒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道路扬尘污染;同时,旧渣土车载货量大、使用强度高,车况普遍较差,尾气超标排放现象严重。因此,治理大气污染必须加强对渣土车的监管。对此,笔者认为要从3方面着手:

  首先,让守法者受益。由政府为主导,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让守法者能够从经济上受益,从思想上接受新的规定,从行动上自觉执行新的规定。政府要责成相关部门开展市场调研,在新规定出台前和实施过程中,要深入渣土清运市场,了解行情,征求渣土车主和施工单位的意见,制定的政策要有可操作性,保证能够实现大气污染治理者和经营者收益的双赢。新规定出台前后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购置新型渣土车和按新规定改装车的补助力度;提高渣土清运运输车辆市场的准入门槛,挤压旧车生存空间;对违规上路经营渣土车要做到零容忍,使其不敢为。

  其次,强化社会责任。由政府牵头,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建筑渣土清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施工方和运输方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施工方需要清运渣土时,首先要向有关部门申报,取得许可后才能清运;在租赁渣土运输车辆时,要选择正规有资质单位,必须租用新型渣土车;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禁止环保要求不达标的车辆进入;要与环保部门签订承诺书,保证新规定贯彻落实到位。渣土车车主如需要继续从事渣土运输业务,首先需要对自己的旧车进行升级改造,或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淘汰更新老旧车,购置新型渣土车;同时,向市政管理部门申请渣土运输资质,合法经营。

  第三,改进执法机制。一是实行行业管理,集中执法权。渣土运输车难管的根源在于执法权分散。如果由政府牵头,按照有关程序,将执法权集中于一个部门,这样责任就明确,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执法形式,执法效果也会大大提升。二是加强源头管理,实行科学监管。渣土车流动性强,特别是个体经营者,没有固定的行驶路线、工作时间和场所,如果仅靠传统的固定执法、联合巡查和突击检查方式,很难实现有效监管。如果将执法力量放在源头,重点加强对施工工地的监管,让旧车无用武之地,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环境保护局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