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问诊京津冀:如何打赢生态保卫战

2014年08月15日 10:25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面对严重雾霾和极度缺水的生态现状,京津冀三地将如何破题,推动协同发展?请听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问诊京津冀》第三篇:《同呼吸、共命运—京津冀如何打赢生态保卫战?》。

  市民:“太难受了,现在是春秋冬都有雾霾,嗓子里好像咔了东西,不敢喘气!”

  2013年,京津冀区域的严重雾霾让市民直呼受不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不足四成,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地区。雾霾让人呼吸不畅,水旱则让人感觉血脉不通。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表示,整个华北的水源都已告急。

  赵章元:“整个华北地区是有5万多平方的漏斗,当然更主要的是水量越来越少,(北京)大兴那边我们调查都有打到300米的了都打不上水。”

  痛定思痛,区域协作,势在必行。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被称为“大气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地协作机制建立,配套政策出台。而被人们称为“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编制完成,即将全面实施。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些举措和成效的背后,京津冀三地之间仍存在一些体制和利益方面的纠葛。

  石家庄市民李先生从事货运业务,经常往来石家庄和天津之间。从2013年开始,因为两地限行不统一,给李先生带来很大不便。

  李先生:“我的车尾号是6,今天石家庄不限行,到天津了限行。”

  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介绍,三省市污染情况不一样,采取统一限行并不容易。

  殷广平:“虽然都是按照国家指导意见编制的,就有矛盾,现实中怎么协调联动,做起来确实难度很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三地污染排放标准、执法标准都有差异,不解决,就谈不上区域联合统一执法。

  不平衡,同样体现在生态投入方面。长期的资金匮乏,致使生态环境的改善举步维艰。 协同治污步履维艰,生态补偿争议不断,京津冀三地之间想要“同呼吸,共命运”,打赢生态保卫战将如何破题?

  目前,京津冀三地都在全力压煤、控车、降尘。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第一要减煤,第二叫治企,治理企业,第三叫控车,控制车辆,第四叫降尘,把这个粉尘给降下来,但是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减煤。”

  因为污染严重,每年为贡献两成财政收入的怀来县煤炭市场被迫关闭。怀来县长李玉清说,关闭市场是为了加快怀来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型。

  “疼也没办法。但是你必须找出出路来,你关了转了找不出出路不行。”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表示,2014年,加强区域联动执法将是推动三地联防联控的突破口。

  庄志东:“一个就是夏季秋季的秸秆焚烧,还有燃煤电厂、一些钢铁企业的这些高架源,所以呢要开展区域联动执法,同步执法。”

  2014年7月31日,京冀两地政府在北京签署了7项合作协议推进协同发展,包括《共同加快张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协议》,这让人们对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尽早建立有了更多的期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补偿机制的突破口在“相互妥协”,采取一对一的援建或许是目前能让三方都接受,并实现双赢的补偿方式之一。

  常纪文:“改善基础设施,比如说给当地建学校,包括他们的一些农产品运到北京来预先销售,提供一些就业机会。甚至很有可能把一些没有污染的企业,高科技企业搬几家过去,由北京市给予优惠政策,这算是双赢。”(记者孟晓光 杜震 马喆 陈庆滨)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