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供需两不旺 铜价难有趋势

2014年08月29日 11:0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铜价仍然延续着高位震荡:从7月初以来,沪铜便在5万上下1500元徘徊,伦铜则运行在6800-7200美元/吨之间。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紧平衡下的铜市场难有趋势性的行情。

  铜市场的紧平衡概括而言就是供需两不旺。供给短缺使得市场在价格偏低时,选择更少供货以支撑价格;需求萎靡则使得市场在铜价偏高时,减少采购以压制价格。目前的市场状况十分吻合了这一逻辑:供应方面虽然精铜产量在4-7月持续增加,但这一增量还不及同期精铜进口减少的一半,因此供应总体是减少的;需求方面二季度本就是铜消费的淡季,铜材加工开工率均出现了回落,需求自然萎靡。

  精铜产量方面,4-7月逐月上升,平均每月增1.23万吨。炼厂增产积极,主要源于:一是铜价处于高位,利润较好;二是铜精矿供应充裕,加工费不断走高。根据SMM统计的冶炼企业开工率,平均水平都在90%左右。虽然炼厂增产动力充足,但却不得不受制于冶炼的瓶颈和正常的检修,所以精铜月增量有限。关于冶炼瓶颈,我国2013年的粗炼产能仅510万吨,精炼产能却有730万吨,这便限制了精铜的产量。而正常的检修方面,7、8月份停产企业较多,白银有色、云铜赤峰、赤峰金剑等涉及40万余吨粗炼产能检修。

  精铜进口方面,4-7月逐月下降,从34万吨减少至目前的24.5万吨,减少幅度达9.5万吨或28%,平均每月减2.38万吨。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青岛港事件后,银行对开证要求进一步严格,清关时间也变得更长,许多青岛港关联企业也开始法律诉讼,市场对融资贸易更趋谨慎,融资需求减少,自然降低了进口数量。其次是比值,沪伦现货比值较去年同期低,且进口长期处于亏损,所以在融资需求减弱后,无法再用利差及汇差来弥补进口的亏损,进口数量也会受限制。

  结合产量和进口的数据,从4月以来冶炼月度增量和进口减量,实际每月供应是逐步减少的,几乎每月减少1.15万吨。据此我们得出供应偏紧的结论,那么消费呢?

  从各个铜加工行业的运行来看,4月以来铜材加工行业的平均开工率便逐月下移,截至8月已经从75%减少至69%。分行业来看,铜板带加工和铜管加工企业的回落最为明显,其中铜管开工仅78%,而板带箔加工则只有58%;铜杆加工运行相对稳定,开工率维持在70%左右。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中国7月铜材产量143.7万吨,较6月减少了15万吨,减产也十分明显。

  从终端各个行业的运行来看,电力、家电、汽车等行业的需求均无靓丽表现。首先是电力行业,年初时规划的电力建设前景虽然可观,但是随着能源领域反腐工作的深入,许多原计划及新项目都出现了延期现象,加之今年夏季用电正常,抢修电缆需求少,所以电力行业用铜保持平稳。其次家电行业,尤其是空调需求,受房屋销售负增长影响,新屋消费空调数量增速较去年减少,加上今年夏天气温明显不及去年,空调需求也受到了抑制,所以以空调为代表的家电表现不如去年。而汽车行业的产量从4月以来也便逐月减少,截至7月最新数据为172万辆/月,累计同比增速仅9.5%,较去年同期12.5%回落明显。

  综合起来,我们便可以看出铜市场目前供给紧张、需求乏力的紧平衡结构,也正是这种结构支撑了铜价在高位的震荡整理。同时,紧平衡下的现货升贴水表现明显,铜价高位时现货升水较低甚至贴水,而铜价较低时现货便开始出现高升水。所以在目前的市场结构下,铜价是难以出现趋势性走势的。 (作者系金瑞期货分析师)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