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栖息地破碎化 面临生存危机(2)

2014年09月12日 16:5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公众参与能否突破困境?

  公众和环保组织的参与,促进了普氏原羚的保护。但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需要民间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青海湖边,有很多牧民出于朴素的愿望,一直在自发地保护青海湖生态和普氏原羚,南加就是其中一员。

  南加一直是坚定的普氏原羚保护者。过去10多年里,他做过最多的事情,就是骑着摩托车去普氏原羚栖息的草场巡护,一旦发现被网围栏刺伤的普氏原羚,他就会带回家里救治,兽医出身的他总能很快让普氏原羚回归大自然。

  果周就是南加在巡护中发现的普氏原羚,它被发现的时候还没断奶,母羚羊却被狼吃掉了。在南加一家人的用心照料下,果周长大了,却不愿回到自然中去了,这也成了南加的心事。

  南加说,过去每年用摩托车巡护,两年就报废一辆摩托车。现在有汽车了,南加又多了一个新任务:给普氏原羚送草和水。

  由于缺乏足够的生存空间,和牛羊争草场的普氏原羚经常面临食物匮乏局面,尤其在冬季更是如此。因此每年秋冬春季送草、夏天送水就成了南加日常生活中必做的“功课”。为此,南加还在湖东普氏原羚的栖息地修建了饮水池。

  南加有好几本厚厚的普氏原羚监测记录本。翻开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不同日期普氏原羚的数量、雌雄、甚至成年和幼年的数量。通过多年监测,南加不仅了解了普氏原羚的习性,他还欣喜地发现,青海湖东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在增加,现在差不多有100多只。

  10多年来,南加共成功救助了10只普氏原羚。为了促使民间更好地保护这一物种,青海省林业厅在他家门口建设

  了不少普氏原羚的宿舍,足以同时救助数十只普氏原羚。

  南加觉得单靠救助拯救不了普氏原羚,要解决根本问题,还得有足够的草场供其自由、不受打扰地栖息。当他听到邻居多杰要出租草场时特别焦急,因为多杰家的草场恰好在普氏原羚活动范围内,但他一时没有两万元租金,如果被别人租了去,他的愿望就落空了。

  南加的愿望和焦急传到了环保志愿者冯永锋耳中,他打算采用微博募捐的办法帮助南加筹集草场租金。两万元被分成了100份,每份200元,一个人只能认领200元或者200元的倍数。也许是青海湖强大的号召力,也许是南加保护普氏原羚的故事打动了陌生人,全国各地的捐款迅速“汇流”成一股强大的能量,使得南加成功租下了1000亩草场。

  从2012年~2014年,南加先后依靠志愿者的帮助,为普氏原羚持续租下超过1500亩草场,100多只普氏原羚得以暂时性安心栖居。

  2012年,第一次草场公众募捐活动后不久,环保组织“自然大学”和“天津绿领”联合策划了“普氏原羚生态假期”活动,他们希望通过举办公众活动,持续引导社会对普氏原羚现状的关注,进而改变普氏原羚的保护现状。

  两年多来,累计举办了13次的“普氏原羚生态假期”活动成功带动了整个社会对普氏原羚的关注,也为本地的普氏原羚保护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在生态假期里,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可以亲身体验普氏原羚的巡护,非常直观地感受普氏原羚的生存困境。

  除此之外,这一活动还有诸多倡导性的设计,比如让志愿者在普氏原羚栖息地现场通过“行为艺术”呼吁降低网围栏;比如一起讨论普氏原羚公众参与保护方案,并递交给政府,促进政府和公众之间关于普氏原羚保护的交流。

  2013年,参与“普氏原羚生态假期”的志愿者给青海省林业厅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其加大普氏原羚的保护力度。

  这份公开信获得了青海省林业厅的回复,信中除了介绍他们为保护普氏原羚所做的工作之外,特别提到网围栏对普氏原羚尤其是幼羚的伤害,并称由于民间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普氏原羚被围栏刺死、刺伤的情况明显减少。

  青海省林业厅还表示将进一步降低网围栏的高度,并成立更多的普氏原羚特区,以及推动建设绿色通道、饮水点等工作的开展。

  在生态志愿者的持续支持下,南加一直想建设的普氏原羚驿站终于建起来了。南加说,普氏原羚驿站不仅可以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参加环保实践,还将成为青海湖保护的重要志愿者联络平台,成为普氏原羚保护的传播平台,成为本地环保志愿者培养的绿色基地。

  今年8月,第12届、13届“普氏原羚生态假期”在普氏原羚驿站成功举办。志愿者们在目睹了普氏原羚的生存现状后,纷纷表示要持续关注普氏原羚的保护。

  第12届生态假期的志愿者回到北京后,便在新浪微博发起了“拆除网围栏”的微行动,他们借用“冰桶挑战”的点名模式,努力使得拆除网围栏这一呼吁传递下去。这一活动成功吸引了包括江一燕、孙俪、舒淇等明星的转发支持。

  环保组织“自然大学”一直在琢磨如何推进“普氏原羚民间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自然大学”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依托社会力量,租下更大的草原供普氏原羚栖息,然后引导当地牧民慢慢拆除网围栏,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区

  域内营造一个相对自然的栖息环境,探索普氏原羚保护的新模式。

  “这是一个新目标,也是一个新的契机。总之,社会对普氏原羚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位负责人表示。

  出名背后的担忧

  虽然关注普氏原羚的人越来越多,但威胁其生存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普氏原羚的生存状况仍然堪忧

  尽管普氏原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级物种,目前全球数量也不到1000头,但了解它的人仍然不多。

  “普氏原羚的数量如此濒危,生存状况如此严峻,但由于人们对它了解太少,它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藏羚羊等‘明星’动物,一直以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蔡平说。

  要保护普氏原羚,首先要让人们了解这种珍稀的动物。作为最早关注到普氏原羚生存困境的人之一,著名生态摄影爱好者葛玉修决定做一件事:让普氏原羚出名。

  为了让普氏原羚名气大一点,葛玉修做了不少事。首先他想到要为普氏原羚正名,他觉得普氏原羚作为中国独有的物种,应该有一个本土化的名字,而普氏原羚这样的洋名字显然不符合。

  有一段时间,葛玉修一门心思琢磨如何让普氏原羚被更多人知道的办法。由于他拍摄青海湖的鸟颇有名气,很多高校、电视台请他去办讲座、做节目,他每次都抓住机会宣传“中华对角羚”,“中华对角羚”这个名字便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活动中口口相传叫起来的。而他也有了一个新名号——中华对角羚之父。

  葛玉修终于等来了机会。当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需要选一种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当作大赛吉祥物的时候,葛玉修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在他的努力推荐下,中华对角羚成功当选大赛吉祥物,普氏原羚也因此得以走向世界,被更多人知道。

  葛玉修现在几乎是青海湖生态的代言人,每年各种考察队、明星公益活动来青海湖,都会请葛玉修参加。葛玉修说,他今后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将中华对角羚介绍给世界。

  虽然关注普氏原羚的人越来越多,但比起普氏原羚的生存现状,许多人仍对普氏原羚的生存前景充满了担忧。

  一位关注普氏原羚保护的专家表示,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一系列保护工作,以及民间力量积极参与保护,使得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在逐渐增长,但由于目前青海湖地区牧场狼害、饮水困难、过度放牧、极端天气等因素依旧存在,加之网围栏还大量存在,普氏原羚的生存状况依然堪忧。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李三旦曾任原青海省林业局局长,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保护普氏原羚的关键在于解决野生动物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核心是人们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

  普氏原羚能否摆脱处于濒危境地的命运?我们无法知晓,希望能通过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让这种美丽的动物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不再遭受到网围栏的“杀戮”,在草原上能永远自由地生存下去。

  小资料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又称中华对角羚,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羚羊,也是中国特有的物种,目前全世界仅存千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等级。在国内,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875年,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首次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采得本物种的标本,普氏原羚也因此得名。

  历史上,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广大地区。目前,普氏原羚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的小部分区域。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