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保“水缸”也要保“饭碗”

2014年09月18日 11:04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参与互动(0)

  水库被称为城市人民的“水缸”,为保护一方百姓的饮水安全,大多数水库会在周围划定保护区域,并限制该区域内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很多水库保护常用的方式,因为库区周边百姓原本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对水源污染严重,生活污水也会直接随河道排入库区。

  在库区周边建设污水治理工程,配备了相应的净化设备,处理村子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不仅保证了村子内部的水环境问题,也保证了下游水源的安全。天津于桥水库周边的村民就受惠于这一工程。

  漫步在整齐干净的村街道,没有农活的村民聚在一起聊天。当记者问起周边的环境有什么变化时,赵大姐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以前村子里边的污水随便排,气味非常难闻,现在好了,都闻不到那种味道了。

  另外,为保护“水缸”,库区周边居民以前所面临的就是搬迁移民,每年虽然可以拿到一部分补助金,但“饭碗”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不过,近年来,水源保护区的周边村根据自身的情况打起了致富的小算盘。

  记者在走访于桥水库北岸的桃花寺村过程中发现,村里86户农家都是满族。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走来,两侧民居墙面上极富满族风情的剪纸、贴画映入眼帘,与行道树、花灌木相映成趣。每隔百十米还设有一个蓝色垃圾桶,桶上“水源保护”4个字十分显眼。

  “为了保护水源,村中不允许建企业,村子里边一直在搞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目前,旅游方面一直在做基础工作,像一些基础设施的配备以及建设,招商引资等。” 天津市水务局驻村干部刘学军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除了政府在建设生态农村方面积极出钱出力,当地村民也配合发展,谋求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据蓟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于桥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启动后,蓟县于桥水库库区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今年春季种植结构调整任务已全部完成。共栽植金银花4200亩、核桃6800亩、蓝莓栽植1200亩、绿色蔬菜3448亩。秋季栽植任务目前正在进行准备。

  以往库区周边有很多渔民,但是为了保护水源,净化水源,在水库投放大量鱼苗,平时禁止渔民随便捕鱼。不过在鱼类的成熟期,库区会统一发放捕捞证,允许部分渔民捕鱼卖鱼,从而为其增加一部分收入。

  刘学军对记者兴高采烈地说,转变种植结构以后,种植一些高产值水果,配套建几家农家乐,老百姓的腰包富裕了,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水资源问题愈发变得严峻的同时,保护变得刻不容缓,保护水源需要重视,周边村民的生计问题同样需要重视。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