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绵城市更具生态魅力

2014年10月14日 10:51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在“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的新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建设海绵体城市成为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海绵体城市又叫做“低影响开发”,就是在不对城乡环境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建设,这一理念与实践在欧美已经发展了20多年的时间,在极大改善城乡环境的同时,已经形成和融入了生态技术与生态工业体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理念的推广阶段,技术体系与工业体系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但这一领域的光明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30多年来,由于我国过度开发造成城乡社区硬化率高企,城市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剧烈的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使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处于较大的波动情形,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更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而大力建设海绵体城市,可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建设海绵体城市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控制雨水径流。制定城市开发雨水径流控制标准,保持城乡社区开发前后雨水径流系数不变。二是遏制硬化趋势。制定控制城乡社区硬化面积的规范性文件,每年减少城乡社区硬化面积不低于上一年的2%。三是开展生态修复。以治理城乡社区内涝点和热岛效应为突破口,规划、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开发、改造社区绿色建筑及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化带、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尽可能恢复社区原有河道、水塘、沟渠,提高城乡社区雨水渗透率,加快推广郊区农业绿色生态生产技术,加快治理地下水污染。四是重视生态规划。确立城乡生态环境规划在城乡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开发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的历史文化价值,培育和引导城乡节水、亲水绿色基础产业健康发展。

  □刘波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