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国际低碳城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环境友好先行区

2014年10月14日 14:08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图为会展中心全景。钟致棠摄

  ◆本报记者李维

  在深圳市的东北部,地处城市边缘、深惠交界地带的龙岗区,曾经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和我国众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地区相同,这里经济落后、产业低端、布局散乱、污染严重、万元GDP能耗均超深圳市平均水平,处于“半城市化”的状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龙岗区一条名叫丁山河的清澈小河蜿蜒由北向东环绕着的一大片空地上,一个充满低碳元素和国际元素的绿色发展“样板”——深圳国际低碳城正在形成。

  日前,深圳国际低碳城作为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协会和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合作发起的“2014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最终入围的两大项目之一,接受了中美专家评委会的考察, 记者也有幸跟随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据悉,这一奖项于2013年启动,每年授予一个城市发展规划项目,以表彰这一项目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所提供的创新、有效以及可拓展的解决方案。

  低碳理念指导新城建设

  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总规划面积约53平方公里,定位于建成气候友好城市先行区、新兴低碳产业集聚区、低碳生活方式引领区和低碳国际合作示范区。按照规划,到2020年,低碳城的GDP将接近400亿元,万元GDP碳排放强度小于0.32吨/万元,人均碳排放强度低于5吨/人,低碳发展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很多人看来,低碳城所在地区是中国众多正在践行城镇化区域的缩影,因此,这里的低碳实践意义重大,可以也有必要向全中国其他城市复制。

  作为评审代表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刘健在实地考察之后表示:“低碳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有多先进,更重要的是落地的效果,如何创新组织形式和城市管理模式,引领低碳生活,让普通民众也享受到低碳的益处。深圳国际低碳城既有城市更新,也有增量建设,可为中国城镇的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指标体系和实践范例。”

  作为此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告诉记者,低碳城的设计理念简称“SMART”,也就是“智慧”的英文,包括了碳汇网络、低碳交通出行、低碳市政集成、低碳空间组织和微气候优化。

  “在规划之初,我们就明确了一个理念,即为人营城、服务于城市发展。”她说,“低碳城应该是集聚科技和人才的平台,并且将高科技全方位应用,以此营造一个低碳城启动区,配合具有深圳特色的营城模式,促进先进城区的形成,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为了打破传统的开发区“孤岛”模式,低碳城与周边已经规划布局的新能源(核电)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坝光新兴产业基地通过快速路相连接,形成东部低碳发展“星座式”总体格局和坪地—坪山—大鹏低碳经济发展走廊,实现低碳产业发展与低碳城市化建设结合。

  同时,低碳城土地整备工作实行政府主导、政府出资的单一模式,由特区建发集团为国际低碳城土地整备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土地整备工作“不差钱”,坚持边整备、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四同步”,改变了以往政府出让土地的传统做法。另外,低碳城注重新建建筑与旧城改造的完美结合,园区内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将原有的建筑改建,融入绿色技术和细节,传统的民居也被最大限度地保留。

  没有农民“被上楼”、不搞土地财政、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在低碳城的设计者眼中,传统城镇化的套路,不允许在这里上演。这座“正在成长中”的国际低碳城是深圳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

  绿色技术装点城中建筑

  如果说绿色理念是低碳城建设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那么绿色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在低碳城,你可以来一次绿色、低碳技术的集中“洗脑”。通过推行绿色建筑、应用绿色标准、推广绿色技术,深圳国际低碳城努力探索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城市通病,最终建设一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绿色新城。

  据介绍,低碳城新建建筑100%为绿色建筑,推广沿用传统岭南建筑中低成本通风、隔热、遮阳节能技术,采用适应深圳本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力求资源可再生利用。

  一年前开门迎客的低碳城会展中心就是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集大成者。通过“大空间+小空间”的模式为不同功能的需要提供不同尺度的场所,并充分利用室外空间,使建筑的使用得到延伸,功能也更加灵活。这里采用了室外环境、绿色交通、绿色建材、能源综合利用等10大低碳环保技术系统、90多项低碳生态技术。

  有数据显示,这里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约4900吨、节约用电107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50吨。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些指标也处于领先水平。另外,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大大缩短项目设计和建设的时间,并节约建设成本。

  一盆盆绿色盆栽“长”在灰色钢筋筑成的会展中心外墙上,实际这是安装在楼体上的生态垂直悬挂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植物可以直接悬挂在单元式玻璃幕墙和水泥纤维板复合墙体上,既遮挡阳光又能降低空调能耗。这些植物还可以根据日照的时间和角度移动变化,组成不同图案。

  在园区的西北角,叶青指着一个三层白色小房子告诉记者,这栋三层楼的“多功能移动总部”,采用新型低碳节能建材。

  “这个建筑产品95%的工作在工厂内完成,整栋楼由14辆平板车运至现场后,仅用一夜时间,便完成了全部搭建工作,现场看不到尘土飞扬的场景,听不到刺耳的施工噪声,建筑过程既高速又低碳。”她说。

  城市系统践行循环模式

  除了技术看点多多的会展中心外,深圳国际低碳城的环境同样蕴含着不少低碳细节。

  据介绍,低碳城系统梳理了城市水资源供应、处理和循环模式,通过污水循环再生、雨水综合利用、多级生态净化和渗透等多种高效手段,重建了城市与水的平衡。例如,安装于低碳城地面、道路的雨水收集过滤系统,可收集雨水流进蓄水池进行再利用。

  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C馆的西北边有座小山包,这个看似园区景致的小山还蕴含着循环利用的大理念。叶青告诉记者,在会展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垃圾,而这些垃圾运走、填埋会产生大量的费用,于是,设计者将这些垃圾就地处理,堆放在会展中心旁边,既避免了浪费,又为园区添置了一处宜人的景色。

  另外,低碳城里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到环保低碳,例如地面、道路安装了雨水收集、过滤系统,使得雨水得以净化后再流向丁山河;利用钢结构完成后废弃的钢材做成广场、花园里生动形象的各式雕塑,利用打地基时废弃截桩做成各式休闲景观或凳椅,利用废弃混凝土进行河道护坡、边坡整治,都充分体现回收利用的理念。而广场一角由旧集装箱拼合成的四合院也将成为一大亮点。

  河流的治理整治也是国际低碳城环境营造的另一个亮点。国际低碳城内的丁山河是一条深惠跨界支流,以前由于河两岸有很多工厂,排污口对准河道,因此丁山河一度污水横流,沿岸居民常调侃其为“黑龙江”。

  为此,深圳斥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站,通过建设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净化,对丁山河上游惠州河段的汇流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及处理,有了这套污水处理设备,会展中心的污水也可收集、处理、再利用,连会展中心的餐厨垃圾都可以被低碳技术化为有机肥料。

  据悉,丁山河河道改造工程全长约5公里,河道两岸进行生态修复后,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