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掖甘州优化城中村能源结构 有效缓解“烟锁城”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0月20日 15:1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左图为炉连床

右图为炉连炕

  ◆白刘黎

  □“炕烟”恼人

  土炕取暖“烟锁城”

  时常往来张掖的人常说,走在高速公路上,特别是冬季,只要看见浓浓的“烟锁城”,就知道张掖到了。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农业基础好,耕种条件优越,灌溉农业发达,曾经的全国一熟制粮食单产冠军县临泽就是张掖农业的典型代表。

  然而,这样一座以农业为主的城市,近年来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加剧的困境。冬季的“烟锁城”就是张掖面临的低空面源污染,而这烟尘,被张掖人称之为“炕烟”,大部分都是城中村农户家中填炕取暖时产生的。

  在张掖市府所在地甘州区,城中村非常普遍,村民家里都是沿用古老的土炕取暖。大量的麦草秸秆和牲畜粪便是最为方便和实惠的燃料。而恰恰就是这些最常用的取暖燃料,成为了“烟锁城”的症结所在。

  这些燃料热值低,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尘,颗粒大,不易飘散,就会长时间悬浮在地面附近,久久不能散去,裹住了城,裹住了美景,也挤走了清新的空气。

  当地环保部门也表示,“炕烟”是影响张掖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但这种面源污染监测难,要治理就更难。张掖也曾多次向其他城市问计,简单的洒水降尘,似乎并不适用于“炕烟”的治理。

  □出师不利

  土炕改造遭冷遇

  第一阶段,张掖市提出了优化农村能源结构的要求,鼓励农户以煤取暖,放弃热值低、污染严重的秸秆燃料。同时,全市投入1679万元,改造甘州区及近郊农村传统落地式火炕1万铺,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烟气通道,提高燃料利用效率。

  第一阶段的改造任务完成了,政府也协调供应商把煤送到了农户家门口,但真正购煤烧炕的几乎没有。

  “在第一阶段的土炕改造上,我们欠考虑。”张掖市甘州区副区长叶其炎坦率地指出先期土炕改造存在的最大阻力,“原本想给农户最大的支持和动员,他们就能接受新的烧炕方式了,但我们没有认识到,农户不关心烧煤比烧秸秆好在哪儿,他们首先想的是生活成本问题。”

  新墩镇流泉村的村民高阳和简单地算了一笔账:“没改之前,我家一个冬天用1吨煤,改完以后,连烧炕也要用煤,怕是3吨都挡不住。老百姓家里‘煨’个炕,可烧不起这么多煤。所以头一年我没改。”

  生活成本增加,这笔账人人都能算得清楚,所以,没改的继续煨炕,改了的依旧把秸秆塞进了炕洞眼儿。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