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水北调:调来的只是一渠清水?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0月24日 11:3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为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现顺利供水,经过多年时间,在汉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区。图为水天一色的丹江口水库。 姚伊乐摄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带动和促进,在汉江流域及周边形成了一个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的巨大生态区。在这个相当于国土面积1%的区域范围内,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地方发展方式迅速转变,工业、农业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化水平大大提高

  ◆本报记者姚伊乐

  秋水长天一色,碧波云影徘徊。站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岸上看去,眼前一幅壮观景象。

  很快,这泓碧水就将沿着千里明渠一路向北,滋润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

  南水北调,这一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历经半个世纪,终于由构想变成现实。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绝不止于“调水”。据记者观察,为了保证水质,中线工程引水渠沿线同时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绿色长廊;不仅如此,自汉江发源地秦岭地区,直到鄂豫交界处的丹江口库区,汉江流域及周边形成了一个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的巨大生态区。

  在这个相当于国土面积1%的区域内,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带动和促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地方发展方式迅速转变,工业、农业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化水平大大提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记者实地采访的10余个县域内,基层群众的环保意识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如果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推动了山东、江苏两省区域环保格局变化,形成了较发达地区的环保经验;那么,中线工程则是较落后地区的生态实践,其根本意义在于,利用我国制度优势,大范围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并行、互相促进的模式,及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长期效果。

  虽然在这一探索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实践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至少目前看来是比较成功的。

  变化一: 环境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开工初期,水源区仅有5座污水处理厂;到“十二五”末,这里将新建174座污水处理厂,基本涵盖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乡镇

  9月中旬,记者与南水北调办公室一行从北京赴陕西,沿汉江一路由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十堰市最终到达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途经南郑、紫阳、淅川、西峡等10个县(区),实地见证了9.5万平方公里区域内水质保护的点滴。

  中线水源区流域包括河南南阳、洛阳、三门峡,湖北十堰、神农架,陕西安康、汉中、商洛共3省8市(区)43个县,其中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9个、省级扶贫重点县8个。

  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国家财政重点补助和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中线水源保护的重点区域。尤其是陕西省的安康、汉中和商洛3市,主城区基本沿汉江或其支流而建,更是汉江上游水质保护的重中之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初期,水源区仅有5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天24万立方米,但43个县(市、区)城区每天污水排放总量就达到了111万立方米。”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于幼军说,由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大量城镇污水直排河道,最终汇入了丹江口水库。

  “十一五”前,中线水源区仅十堰市有1座处理能力为450吨/天的垃圾填埋场,其他各市、县和乡镇都没有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较为普遍,其中很大一部分就堆放在汉江、丹江两岸及丹江口水库周边。

  为改变这一局面,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在中线水源区安排新建污水处理厂174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2万立方米/日,新建垃圾处理场98座,新增垃圾处理能力8500吨/日。

  “这些项目总投资达78.5亿元,基本覆盖了水源区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乡镇。”南水北调办公室环保司副司长范治晖说,目前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建成,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改变了水源区污水直排和垃圾乱扔乱倒现象,对保护水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陕西省紫阳县污水处理厂就是新建项目之一。紫阳县城依山临江,是一座陡峭的山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在紫阳隧道东出口外侧,14亩的狭小空间担负着1平方公里内6万人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目前日处理能力为8000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了一级B标准。

  陕西省安康市副市长梁志坚说,目前安康市21个县城以上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或试运行,17个镇级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已在建。

  由于经济落后,汉江流域绝大多数农村垃圾、污水随意排放的情况十分普遍。不过,如今已经变了样。

  街道整洁,小楼林立;农户前院后庭整齐干净,广场喷泉激扬随歌起舞。在陕西省汉中市高土坝村,眼前的移民安置社区让记者眼前一亮。

  “社区规模越来越大,日常的垃圾、污水处理成了问题。我们探索出垃圾、生活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置的方法。污水先用三格式化粪池处理,经由人工湿地二次处理后,排放的水可以用来养鱼、灌溉农田或苗木。”高土坝村党支部书记王琨告诉记者,即便是独居户的生活污水也不能乱排乱倒,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而在湖北省十堰市神定河上游沿线,对农家乐休闲旅游区的污水治理也颇有特色。

  “我们引进使用了小型一体化治污设备,加上小型人工湿地治理,基本上解决了不同规模的农家乐污水排放问题。”十堰市茅箭区南水北调办主任王传润介绍说,处理能力为5立方米/日的设备目前安装了15台、10立方米/日的1台,每立方米处理成本为0.7元左右,设备费用则根据成本大小由市、区以及农家乐业主共同承担。

  除了神定河,穿越十堰市的河流还有泗河、犟河、官山河、剑河。由于历史原因,这5条河流水质大都为Ⅴ类或劣Ⅴ类。十堰市下大力气进行了整治,到目前为止,五河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38亿元,完成管网建设557公里,关停污染企业20家、整治排污口497个,完成河道清淤68公里。

  记者进入到位于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车站沟的一处施工中的下水道内,看到工人正在改建雨污分流管道。

  “几个月前清污的时候臭得很,几十年淤积的脏东西把这里堵了一大半。”正在作业的年轻小工秦风立告诉记者,他已经在这里干了一段时间,每天工作10小时。

  “几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不到两年就解决了。”十堰市副市长沈学强说,目前这5条河流水质已明显改善,如官山河水质从原来的Ⅴ类提高到Ⅲ类,其他河流主要污染物浓度较2012年下降了50%以上。

  “不黑、不臭、水质明显改善。”范治晖说,这几条河流已经实现了阶段性治理目标。

  变化二: 地方发展方式实现强力转型

  借力南水北调工程,源区上千家重污染企业被关停取缔;取缔大规模网箱养殖,渔民上岸转向发展生态农业

  自2006年以来,中线水源区各地已关停规模以上企业超过500家,同时还依法取缔小矿山、小冶炼、小造纸、小水泥等“十五小”企业千余家。

  “各个地方都做出了较大牺牲,地方发展方式正处于深度转变的阵痛期。”范治晖说。

  长期以来,中线水源区存在着大量的矿物采选及冶炼、化工、汽车电镀、黄姜皂素、特色中草药加工等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废水和废渣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污染比较严重。在中线工程开工后,按照两期规划,地方政府对这些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或关停搬迁。

  黄姜种植和加工业是中线水源区的特色产业,门槛低、见效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黄姜加工传统工艺用水量大,排放的废水污染物浓度高,化学需氧量浓度往往达到每升上万毫克,是一般生活污水的几百甚至上千倍,以前这些废水大部分直排河道,使得水体又黑又臭。

  “1吨黄姜只能形成千分之六的皂素,以往提炼1吨黄姜皂素就需要20吨硫酸,这意味着70%的水、15%的淀粉和纤维素只能当作废弃物直排汉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潘涔轩说。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