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还有多少企业能错峰生产?

2014年12月02日 14:14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水泥协会联合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水泥协会近日在辽宁沈阳宣布,东北三省4000万吨水泥熟料产能从12月1日起统一停窑,全面实行错峰生产。在当前雾霾加剧、环境承载力变弱的背景下,水泥行业错峰生产不仅可以避免对冬季环境造成过大压力,而且将大大缓解因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性竞争,一举多得。

  所谓水泥错峰生产,是指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期内,水泥企业实行全面停窑,在春季采暖结束后再开窑生产的运行机制。众所周知,冬季是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建设施工的淡季,市场对水泥等建材需求不足。冬季生产不仅成本高,而且能源消耗大,二氧化碳、烟尘等排放量增多。加上北方地区冬季统一供暖,大量供暖燃煤也增加了大气污染。冬季水泥生产和居民供暖“两污叠加”,使得北方地区的大气环境不堪重负。

  水泥错峰生产给北方冬季治霾开了个好头。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每年冬季生产水泥熟料1.2亿吨,如果能够全面停下来,将减少烟气排放7800亿立方米。此外,节能效果也不容小觑。据测算,每年冬季华北和东北地区水泥熟料生产消耗煤炭2000万吨,如果全部改在能源损耗较小的夏季生产,将少用煤炭400万吨。

  除了利于治霾、节能,错峰生产还是水泥行业寻求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近年来,水泥产能过剩形势严峻,而在东北表现得更为明显。仅2013年,东北三省就生产12597万吨水泥,过剩率超过40%。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北水泥价格这几年一路下跌,很多企业虽然开足了马力,不过是“赔本赚吆喝”,导致“价格战”“区域保护”等恶性竞争多发。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东北很多水泥企业就呼吁“冬季停窑”“限产保价”。此次在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得以推进,实现了水泥生产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调度,为困境中的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新契机。

  东北水泥错峰生产看似是一个行业个案,实则是新常态下我国工业行业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的创新之举,具有推广价值。当水泥、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和成本上升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中的“负效应”,这些行业都应反思,如何将履行社会责任与谋求科学发展相结合,更主动地摸索转型方向和生产、组织、管理的新模式。

  当然,一个行业错峰生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雾霾困扰。更多地方政府、更多行业协会和企业还需通力合作,探索出更多可操作性制度,让错峰生产这样的有益创新开花结果。(据新华社)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