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企改革,高管们想通了吗?

2015年03月10日 14:34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参与互动()

  文/本报评论员 李会

  “中央决定这么做是对的,我是拥护的,已经带头把工资降下来了。”“我过去含税一年120(万)、130万元,现在我是公司降得最多的,但是也没意见,因为过去(高薪)拿了这么多年了,房子也有了,还配着车……别说降下来,就是两年不发也够吃够喝。”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今年两会上的一番表态获得赞声一片。

  呼吁国企高管降薪的声音早已由来已久,但多年来从未见哪个国企高管对此有所呼应,更不用说主动要求降薪,“假装没有这回事”似乎成为标准姿态。但去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国企高管降薪终于“来真的”了,继央企之后,22省份也表态将动刀国企负责人薪酬,平均降薪或超3成。

  因此,对于刘振亚的此番表态,倒也不忙着点赞。也许是诚心欢迎降薪,也许是用高姿态掩饰对于既定事实的无奈,这些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对于国企改革的各项措施,这些高管们真的想通了吗?

  仍以高管降薪为例,按照刘振亚的说法,仅仅强调了“多”“少”这个简单公平的概念,但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上一轮国企改革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就被浓墨重彩地提出,而职业经理人制度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至今日,在国企中,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难觅其踪。

  多数央企高管,既享有国家公务人员的待遇,又在跟经理人比较薪酬,身份的交叉是问题的关键,而绝不仅仅是数额的多与少。身份不明,薪酬的多少根本无从谈起。关于这个问题,恐怕没想通的国企高管还不少,保持目前的状况,两种利益都不丢也许才是一些人心中所愿。

  “如果在中国,私企来把控我们的电力资产,大家心不心疼?”这是3月5日刘振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电改问题的表述,对于私企的戒备之心显露无疑。

  这样的表态,在国企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无疑让人感觉有些许意外。

  推进国企改革、焕发整个经济的活力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注入了新的内容,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强调,“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而当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最需要的,就是国企高管们开放的心态。显然,这种开放的心态不应该伴随“心疼”的感觉。人们常说,国企是共和国长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企是共和国独子,大多数私营企业主是中国人,因此大多数私企也是共和国的儿子,选择由谁掌管国有资产,应该由国民自己选择。这一点,国企高管们必须清楚。

  国企改革制度先行,但各项制度的推进都有赖于国企高管们的理解与配合,理解则事半而功倍。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