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12369环保监督知名度迅猛攀升 揭秘处理举报全过程(2)

2015年03月19日 09:57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另一类便是投诉举报,接线员会详细询问对方举报单位名称、地点、污染物是什么、污染状态等等。记录下来后按污染源属地监管原则,24小时内转交相关环保执法部门依法调查处理。“各个承办单位都有专门接线员,会看到我们发过去的内容,交由执法部门调查处理。”

  按照职责规定,12369的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不必亲自去调查,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记录、转走”之后就不管了。“一个件儿转走后,我们要一直跟踪到办结,直到收到办理方的反馈,经过审核,才能把这个件儿归档。”

  虽说没有执法职责,但对市民经常反映、特别关注的问题,12369的工作人员会去实地督办。“跟区县了解办理进展情况,共同研究依法解决方案。如果情况特别复杂,会协调市区两级环境执法部门共同参与,依法办理。”

  在12369工作近10年,徐利坦言始终有市民对解决问题的速度有一些误解——往往等不到办结回复,就又打来电话了。“一般的投诉举报案件,大约需要5-7个工作日,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市民感觉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是我们也会在法定时间内办结。”她解释,这缘于环保专业性很强,调查处理需要严格的工作程序。“比如餐馆油烟问题,除非一过去就发现它没安油烟净化设施,可以直接要求整改。如果安了,市民还是说这个味儿影响我,那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监测,依据监测报告和环保标准依法办理。”这个过程时间可能会长一些,也需要市民理解。

  “打了这个电话,可能不会立即有效果,但绝不会是打完了就完了。”徐利希望大家能够对环保部门保持信心,“受理情况后,我们会严格按照规范的工作程序办理,我们工作的标准是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市民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有一个结果。”

  服务:接线员主动承担“二次举报”任务

  当然,无论怎样解释,总有不能接受的民众。“很多小姑娘都被骂哭过”,王京捋了一下长发,这位梳着可爱齐刘海的北京女孩对此早已颇为淡然,“其实也不是针对我们接线员,就是一种情绪的发泄,能理解。”

  而令接线员们更多记住的,是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王京回忆,两年前有一对老夫妻打来电话,反映楼下的洗衣店设备噪声很大。“我们在电话里听着老人家声音非常消沉,流露出‘生活不下去’的念头,可能也是忍了很久又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一边安抚他,一边赶快联系属地环保执法部门。后来问题解决了,夫妻俩专门给局领导发来表扬信,对我们热情服务态度给予赞扬。”

  在徐利看来,目前环保队伍的人数还是太少,而且相关规定过细,普通民众难以区分。“比如在外地,工地扬尘是环保管的,但在北京就归城管负责。以前噪声也是归环保管,现在摘出去细分了。”她进一步阐释,企事业单位,经营性质的,有固定噪声源的噪声归环保管,比如餐馆鼓风机噪声、宾馆空调室外机噪声等。建设施工噪声归城管负责,至于装修噪声、广场大喇叭扰民、小商户用喇叭招揽顾客等,归到公安职责之内。“确实太细了,是吧?”徐利感慨,“而且小商户也是经营性质的呀,就归公安管了,所以让市民都明白确实挺难的。”

  现行法规下,若市民反映的问题确实不在环保职责范围内,对方又不乐意再打别的电话,为增强“用户体验”,接线员们主动承担起“二次举报”的任务。“比如工地扬尘,问清楚具体情况,然后挂下电话,再拨城管热线96310。”王京笑言,她们也没什么“便捷通道”,也会遇到一时打不进去需要排队的情况。“跟普通人打城管热线一样的,只不过我们接通后是报工号,说接到市民反映什么问题,具体地点在哪儿,城管那边也会记录,然后转给相应的队员去办。”

  信念:今天比昨天好,哪怕一分,就是有意义

  而在一些外地省市,环保队伍人手更为短缺,机构设置也与北京有所不同。“12369热线24小时开通,直接转到手机上。处理夜间噪音投诉,我一晚上出去好几次,第二天还得照常上班。”某三线城市基层环保监察人员李杰(化名)表示,他们组只有三个人,要监管十多个镇乡,七百多家大小企业和项目。平时不但要负责热线接听,还要完成实地调查、制作笔录、执行处罚、回复反馈、汇总归档等多项任务。

  “一条龙”的工作状态下,李杰和同事们常要“深入一线”——生产车间、工地、大山深处、岩洞、地坑……与被监管单位“斗智斗勇”——查进出货物单据,查用电用水量来核算产量再算排污量,反复询问工人、管理人员,把笔录和证据做实。“稍不注意就被人家忽悠,一个漏洞,辛苦好久的工作成果就被法院否决了。”

  然而,工作的辛苦往往抵不过无力感。“环境执法难在哪?我们不是垂直系统,是组成部门,要对地方政府负责,要考虑经济发展。”李杰感叹,“我们说停产整改,政府说不能停,不然工业产值怎么办?经济增长怎么办?说得我们根本无言以对。”

  在李杰看来,类似的情况全国应该普遍存在,但他并不想因此影响自己的积极性。“工作还要不要干?当然要。与企业之间,与部门之间周旋、博弈,总要想办法。往前走一步,总能推进一步,如果都不去坚持,那实际情况就永远改善不了。”这位颇有些韧劲的年轻人坚信,今天比昨天好,哪怕一分,就是有意义。(魏婧 制图/宋溪)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