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最高检去年督办20起破坏环境资源案

2015年04月07日 15:0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

中国环境报讯 自2014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部署开展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以来,重点监督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发案较多的犯罪,已挂牌督办20起破坏环境资源案件,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1505件1804人,立案侦查1795人。

挂牌督办20起案件

腾格里沙漠腹地竟然有一个露天排污池。2014年9月,这一消息让社会公众一片哗然。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4年12月12日对进入检察环节的腾格里沙漠环境污染案件进行挂牌督办。最高检已经指示宁夏、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对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开展立案监督,提前介入,引导取证。

在为期8个月的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中,全国检察机关共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1505件1804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479件1795人,最高检也对20起破坏环境资源案件进行挂牌督办。

在专项行动中,各地检察机关不仅推动查办了一批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而且在监督移送、监督立案后,注重加强跟踪监督,对重大案件及时派员介入侦查、引导取证、跟踪催办,有效解决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的问题。

2014年12月30日,备受关注的江苏省泰州“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二审正式宣判:维持原判,判决6家化工企业赔偿环境修复费1.6亿余元。泰州市人民检察院还对14名企业责任人追究了刑事责任。这14人因犯环境污染罪获刑2年~5年,并处罚金16万元~41万元不等。

查办涉嫌职务犯罪案件162件

“环境污染背后往往都隐藏着渎职犯罪的影子,但只有酿成了重大污染事件,才会引起社会关注。”一位查办过环境污染案件的检察官感慨道。大部分环境污染事件的背后,往往都有监管部门和人员的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甚至与犯罪分子结成利益同盟、为违法犯罪充当保护伞等问题。

在2010年爆发的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中,时任福建省上杭县环保局局长陈军安、副局长蓝勇不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致使整改不到位,埋下严重安全隐患。

类似陈军安这样的失职渎职案件,在全国检察机关所办理的环境污染职务犯罪中相当普遍。在专项监督活动中,深挖环境污染背后的保护伞也成为各级检察机关的关注重点。

“环境监管的行政执法主体多,包括环保、林业、农业、国土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配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检察官于小平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也是此类案件多发的原因。

此次专项行动中,全国检察机关共发现并查办涉嫌职务犯罪案件162件290人,为推动行政监管执法规范化提供了助力。 宗边

相关新闻

《法治蓝皮书》肯定新《环保法》机制创新

司法救济取得突破

中国环境报综合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的2015年《法治蓝皮书》指出,新《环境保护法》将十八大以来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第一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确立,奠定了环境基本法的基础地位。

《法治蓝皮书》指出,针对过去环境执法手段落后、以罚代管的实际,新《环境保护法》在机制创新方面,一改过去政府和相关部门包揽一切、单打独斗的传统,立足环境保护规划、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政策引导、司法救济等方面,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上寻源头、找办法、求出路。

针对过去环境侵害“立案难、救济难”的实际,在司法救济方面,新《环境保护法》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法治蓝皮书》认为,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对我国未来环境立法的完善,环境执法体制的改善,以及“有权利、无救济”的环境司法窘境之改变均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