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水应优先用于城市景观补水

2015年04月07日 16:44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

  ●中水利用最大的障碍在于没有合适的用户,运行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各污水处理厂设备长期闲置不仅浪费投资,而且会加剧设备老化和失效,维护成本也难以摊消

  ●通过中水的稀释作用以及水量补充带来的流动性加强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部分河道水质。通过政府购买中水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降低排污总量

  ◆蒋效军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在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强化了污水处理厂建设,环保部门从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出发,要求各市政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中水处理系统,目前此项工作已得到较好落实。但是已建成的中水设施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大问题,并未真正达到中水回用的预期目的。因此,需要对中水利用问题重新审视。

  中水利用率低难在需求不足

  中水实际使用量不到处理能力的15%,传统的企业化中水利用方式无法支撑现有的中水处理工作

  据统计,目前苏州中心城区内污水处理厂总规模已达150万吨/日,配套的中水处理能力约为14万吨/日,但中水实际使用量仅为两万吨/日,不到处理能力的15%,每天有12万吨的中水处理能力处于闲置状态,以400万元/万吨的中水建设成本计,约5000万元的投资没有发挥作用。

  现在苏州中水的实际用途主要为污水处理厂自用、市政绿化浇灌和周边个别企业冷却用水,中水利用并未得到相关企业的积极响应,建设中水处理设施、加强中水利用的目标未能实现。

  据本人调查,苏州中水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来自需求不足,规划、政策缺位三方面。

  在需求上,由于区域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布局的特点,本地区需要大量中水的企业不多,传统的企业化中水利用方式无法支撑现有的中水处理工作。

  在规划方面,苏州市尚未制定明确的中水利用规划,因此中水管网难以布局和建设;中水的用途也不明确,导致污水处理厂难以有针对性为企业提供符合不同要求的中水。

  同时,苏州缺乏对中水生产和使用的扶持政策。因此,生产的中水性价比不高,相关企业普遍缺乏使用中水的内在动力。

  基于这些原因,中水利用最大的障碍在于没有合适的用户,运行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由于中水利用工作困难重重,目前各污水处理厂均对中水处理感到困惑,设备长期闲置不仅浪费了投资,而且还会加剧设备老化和失效,维护成本也难以摊消。

  景观补水可作替代方案

  成本可控制在0.3元/吨左右,每年的资金投入约为1500万元,这一投入可实现明显的减排和净水效果

  经过深度处理的中水水质指标大大优于污水处理厂的普通尾水,其中COD指标下降约60%,悬浮物指标下降80%。以现有中水能力计算,如果全部达产,即使空排全年也可减排COD1500吨,悬浮物700吨,这对于减排压力巨大的苏州来说十分难得。

  由于中水的一些重要指标已优于市区河道的实际水质,如果将其作为景观补充水直接排放就可起到稀释污染作用。因此,在企业化中水利用难以有效推广的现状情况下,利用中水作为城市景观补充水不失为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方案。

  通过中水的稀释作用以及水量补充带来的流动性加强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部分河道水质,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通过政府购买中水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使中水处理设施能够正常运行,降低排污总量,起到有效的减排作用。

  根据对部分污水处理厂的调查,中水处理成本随要求不同而变化,如果用作景观水可降低消毒要求,则成本可控制在0.3元/吨左右。依此计算,如果政府以景观补充水用途统一购买中水,每年的资金投入约为1500万元,这一投入可实现明显的减排和净水效果。

  如果将中水利用要求明确为景观用水,还可对相关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强化对于氨氮和总磷的处理,从而进一步提升景观用水质量,更好地解决苏州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因此,政府部门可以考虑统筹制定城市中水系统规划,为今后此类项目明确发展方向、预留发展空间。同时,政府应对购买中水作为景观补充水方案进行专题研究,从环境、经济、规划、景观和水利等角度综合论证其可行性。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环保局副局长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