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侨乡腾冲:天蓝地黄的原乡

2013年12月04日 11:1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云南侨乡腾冲:天蓝地黄的原乡

  腾冲,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在西汉时称为滇越,大理国中期设腾冲府。很多人在中学课本上知道这座小城,却未曾走近他,飞机降落在驼峰机场才发现,这里蓝天白云,洁净得让人感动,而深秋的腾冲,天蓝地黄,银杏叶落,无怪乎腾冲可以和温哥华一道,被评为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更被赞为云南最美的地方。

  春天,这里是鲜花的海洋。每年3月高黎贡山积雪初融,大树杜鹃如焰盛放。同时,这里也是油菜花的金色海洋,无边无际,犹如大地的绒毯,花香四溢,如诗如画。夏天,北海湿地辽阔无边的草甸漂在水上,绿油油的宛如一张天地间的浮毯。而这样一个深秋的季节,银杏最美,温泉最暖,和顺古镇的茶座最悠闲。

  银杏村中访深秋

  想要感受深秋的浪漫,有一个地方,你一定要去——腾冲银杏村。这里有静谧秋景,是电影《武侠》的拍摄地,更是追梦的村庄。每到深秋,在腾冲银杏村,房前屋后,黄叶纷飞,异常美丽,珍贵的百年银杏树让这个小村庄显得古朴和深邃。虽然云南的美景太多,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等,但是让你确信秋天来到,满地黄叶的,只有银杏村。

  银杏村原名江东村,与著名的腾冲国家火山地质公园、柱状节理等旅游景点相邻,距腾冲县40公里,素有“树在家中,家在树下”美称。据统计,银杏村全村共分布有古银杏树3000余株,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50余株,400年以上的70余株,200―300年的150余株,30年以上的600余株,20年以上的有2100株。加上近10年来培植的中幼林1000余亩,江东村银杏树总棵数已有约33000株。据悉,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云南发现的最大、最集中、最古老的一片银杏林。银杏村的古银杏树,隐于群山环抱,现于农庄炊烟之间,它们的古老让这个小村庄更加显得古朴和深邃。

  每年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是银杏村赏秋色的最佳季节。因独特的地理气候原因,银杏村的叶黄时间较长,每到深秋,房前屋后,小路上、石墙上、瓦房上、水沟中、菜地里……黄叶纷飞,一地金黄。游人身临其境,仿若走进金色的童话世界。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投下美丽的斑驳光影,整个村庄都掩映在一片金黄中。微风吹过,黄叶在空中翻滚飘舞,随后又厚厚铺满房顶、屋头、小巷、田埂,钻进石头缝隙,落入房檐深处,顺着村间小路绕行,一棵棵古银杏树像优雅的舞者一般,在风中摇曳,婀娜多姿。千百年来,村子里的居民就生活在这金黄色的的秘境里,过着温馨、和谐的日子。

  江东银杏村世居民族为汉族,全村共有820户人家。目前银杏村正在开发旅游,暂时不要门票。最为美丽梦幻的时刻,就是一天的清晨与黄昏,这个时候游人也最少,漫步在乡村小道上,在巷子里穿梭,风吹来的时候银杏摇曳,缓缓飘落几片,偶尔见村中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过,仿佛踏入一幅历史的画卷,让人如置身于画中。轻拈黄叶,透着阳光,这种美好若非亲身体会,难以言说。

  现在的银杏村,美景越来越为世人知晓,村中不仅办起了许多的农家乐,部分农家也办起了民宿,住一晚,吃一顿土鸡,绝对是难忘的回忆。

  热海泉暖洗凝脂

  云南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占全国已知温泉数的1/4,以腾冲县最为集中。腾冲是我国三大地热区之一,约有80多个温泉,沸泉遍布各地,其中尤以热海最有代表性。热海景区以黄瓜箐、澡塘河、硫磺塘为中心,气泉热泉很多,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大滚锅。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处,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

  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境内地热温度之高,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国内地热资源中所罕见。而热海更因为其景观、水温、涌出量全县之冠,有“一热海之”美誉。热海中最典型的是“大滚锅”。它的直径3米多,水深1.5米,底部水温达102℃,两边水温达96.6℃。昼夜翻滚沸腾,四季热气蒸腾。除了大滚锅,热海的鼓呜泉名气也很大。鼓呜泉位于热海澡塘右岸上,海拔1460米,水温94.8℃,水性偏碱,作鼓沸壮因有一巨石挡住了蒸气,沸水出露而隆隆作响,声如击鼓,故称鼓呜泉。在澡塘河,有一个地质断裂带和一条大河交叉形成一个飞泻轰鸣的瀑布,下面有十几处热泉、汽泉昼夜喷薄而出,水汽交融,蒸腾弥漫,如烟如雾。

  有关热海,还有一个很美丽的神话传说:在远古的时候,这一带天寒地冷,人民苦不堪言,有个善良的老人历尽艰险,寻找办法,决心使这里变成温暖丰腴的地方。后来,他的诚心感动了神仙,神仙赐他一宝珠让他含在嘴里,他顿感燥热难耐,便一口气喝干了几条河水,最后他变作了吐热水的小龙。凡是他歇过脚的地方,就有了数不清的热泉。从此,这里便四季温暖,牛羊肥壮,五谷丰登。

  从地质构造来看,腾冲位于世界瞩目的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构造带,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急剧聚敛的结合线上。特殊的构造,使得这一地区的地下断层岩浆活动很剧烈,地热温泉中释放出氦和甲烷气体,说明地下岩浆活动一直未停止,并有源源不断的火山供给源,这种现象,是休眠火山的典型标志。腾冲的地热奇观,是地层中心的热流向地表上升,顺着地壳断裂处勃然喷发的结果。

  腾冲热海不仅具有独特的景观,周围建有多家疗养院、浴室、娱乐设施,前来旅游、治疗者每日不断。不过热海的温泉度假与广东地区不一样,很多广东游客习惯在温泉度假村里泡温泉,住一晚可以无数次浸泡,但是热海的温泉服务,是按照浸泡次数收费,一次费用在200元以上,并且不包含景区门票。此外,热海提供的住宿不多,价格相对较高。

  和顺古镇读史叹茶

  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中的纯汉族古镇,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汉族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虽然目前和顺古镇都在开客栈搞建设,但是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汉族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兰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俱下。”(《明史·太祖本纪》)和顺寸、李、尹、刘、贾五姓,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其祖先就是此时奉命随傅有德、兰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的。事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

  《刘氏家谱》叙其始祖与寸氏祖遍览腾阳,最后发现此地,啧啧称赞:“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一两人心甚慕,不忍舍去。”接踵而到的是,来自湖南的张姓,来自南京的赵姓、钏姓,来自河南的许姓。张、赵、钏、杨到腾冲时间约在明洪武末年,许姓则是正统年随王骥征麓川而来。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文化素质较高,虽为生活所迫,背景离乡,位于高原极边,但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汉族文化精髓,同时,它又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

  和顺有着一般小镇的特色,传统的小镇建筑,淳朴的人们。但这里却沉淀着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历经多少沧桑巨变的传统民居。据了解,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宅院中尤具地域特色的是以火山石堆砌的石阶,遇到雨水天气,能很好地起到了防滑作用。

  沿着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村妇在小亭子里洗衣,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建于清道光年间)。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在这里,读着历史,在客栈院子里喝茶,听着外面一阵阵笑声,宁静安详。

  缅怀滇西抗战先烈

  来到了腾冲,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滇西抗战纪念馆。这里值得你花上两三个小时慢慢走慢慢看,了解更多过去。滇西抗战纪念馆建设是国殇墓园的改扩建项目,主场馆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用于陈列展示滇西抗战波澜壮阔的辉煌胜利,纪念滇西战场应用拼搏的民族英雄,周边修建中国远征军将士芳名录。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并进攻缅甸,在中国西线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滇西军民英勇奋战,爱国华侨和云南各族民众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支援抗战。以中国军队为主展开的滇西缅北反攻战,死伤中国抗日军队、南洋机工队员、盟军将士6万余人,于1945年1月20日将日寇驱逐出国门,新开通中印公路,打通滇缅公路,取得全面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转折点。军事史专家认为,这场战争“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的一次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战”,而随后与中国驻印军并肩作战歼灭侵缅日军,更是“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援助盟邦进入异邦国土作战并获得胜利的一次大规模作战。”

  听说当年准备筹建纪念馆,腾冲县多次发出征集通告,向海内外广泛征集远征军和盟军抗日将士名录。腾冲县成立8支文物征集队,赴美国、日本、英国、成都、台湾等地进行文物征集工作,目前馆藏文物数千件。(蔡华锋)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