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花都百座华侨碉楼盼活化 “文化洛场”先行试点

2013年12月21日 10:3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花都百座华侨碉楼盼活化“文化洛场”先行试点
位于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的碉楼别具特色。(何伟杰 摄)
位于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的碉楼别具特色。(何伟杰 摄)

  广州首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即将公布的消息近日引起城中热议,老建筑该如何保护也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昨日(19日)记者获悉,花都区花山镇有80多座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华侨碉楼,为了保护好它们,花山镇政府今年开始新探索,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方式,希望把这些碉楼打造成“文化艺术一条街”。

  部分碉楼无人打理

  昨日,花都区举行首届侨文化活动日并对花东侨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揭牌。据了解,自古至今,花都就是广东著名的侨乡,其中以花山镇特别突出。据统计,如今旅居海外的花山华侨、港澳台同胞分布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共有7万多人,这个数字相当于目前花山镇的全镇户籍人口。

  碉楼是华侨文化的一种印记,在花都同样如此。据了解,目前有近百座华侨碉楼分布在花都辖区内,其中花山镇就有80多座,有一部分被评为区级文保单位。记者在花山镇走访发现,这里的部分碉楼保存完好,有欧式风格的鹰杨堂,也有历经战乱炮火仍屹立不倒的瑞莲楼,建筑之精美让到访者纷纷称奇。

  然而,要保护好这些碉楼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据了解,绝大部分碉楼的业主都在国外生活,部分碉楼处于无人打理状态,久而久之便沦为如今残破不堪的境地,“以前在这里住的业主如今都已经离世了,他们的子孙从小就在国外生活,对这些碉楼感情不深,基本上很少人会关心这些房子。但这些碉楼始终是私人的,政府部门也难以过问。”花山镇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

  “文化洛场”先行试点

  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困境,从今年开始,花山镇政府开始转变思路,以另外一种方式对这批碉楼进行保护。“保护碉楼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来对它们进行活化,才能发挥它们的历史价值。”花山镇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希望借助社会的力量把这些碉楼群打造成旅游文化和文化创意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扮演的更像是一个“中介”的角色:他们先联系身在国外的碉楼业主,拿到碉楼的委托权;另一方面与一些文化产业公司进行合作,把碉楼出租给一些画家、艺术家等文化人士作为创作室,租赁方负责承担碉楼的维修费用,并向业主支付租金。目前这个被命名为“文化洛场”的项目正以花山镇洛场村为试点进行运作,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根据一份平面图显示,未来这里有停车场,也有高档酒店。

  不过花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距离预期目标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目前我们与6栋碉楼的业主已经达成共识,也有文化公司有投资的意愿,但洛场村一共有四五十座碉楼,后续工作还很艰辛。”但尽管如此,洛场村的碉楼改造确实让不少到访的文化人士感兴趣。一名到访的文化人士感叹:“这里环境古朴,碉楼古色古香,如果将来配套设施完善了,说不定会是广州第二个小洲村。”

  有文物研究者指出,除了花都之外,广州老城区很多华侨老建筑也存在“业主身在国外甚少打理”的尴尬困境,花都这个文物保护模式若成功,或许能为广州华侨建筑的保护提供一点启示。(何伟 王建锾)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