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明饮食文化

2014年04月03日 17:59 来源:开封日报 参与互动(0)

  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已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的行列,可见国人对其重视程度之高。清明在中国不只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有着独特意义的节日。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谚语。清明节前后,人们还要祭祖扫墓、追思先人。

  说起清明祭祖,就不得不说清明节的祭品和饮食。清明的祭品一般有祭祖烧猪、凤尾鱼、白蔗、荞菜、烧酒、香茶、时鲜水果等。烧猪因为价格比较贵,一般人家都是以烧肉代替,但一定要将猪皮烧到色泽红亮,取“红皮赤,壮子孙”的美好寓意。

  鱼本来就象征着繁衍和兴旺,凤尾鱼的尾巴散开,更意味着开枝散叶。白蔗就是青皮蔗,要有头有尾,保留着枝叶。青色代表着生机勃勃,甘蔗一节一节寓意节节高升、家族兴旺延续,保留枝叶也是希望开枝散叶、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有意思的是,在祭祖仪式完成后,不但要在坟墓前将甘蔗分吃完毕,并且要将蔗渣撒在坟墓周围,以此告慰先人家族子孙兴盛、十分孝顺。荞菜是清明节时令蔬菜。荞菜底部有很多头,像蒜头一样,象征着多子多福。据说,在粤语方言里因为“荞”与“轿”谐音,寓意先人乘着轿子归去,免受清明乍暖还寒之苦。

  清明祭祖,如果是一个家族的祭拜,祭拜归来还要在宗祠内吃饭,或者在酒店里包席用餐。但不论哪种形式,都要将祭祖烧猪分开共享,叫“太公分猪肉”。用意在于让儿孙后代牢记祖宗,激励他们奋发有为、光宗耀祖。

  不难看出,清明节的饮食其实不再是单纯的饮和食,而是围绕着祭奠先人、启迪后人而设置的。不管是分猪肉的继承祖先恩泽和遗志,还是吃甘蔗、荞菜希望未来子孙延续血脉、家族兴旺,清明饮食都因这样的美好祝福和祈愿而披上深厚的民族文化外衣。

  任何有关精神和心理的活动,无不需要借助载体和仪式来呈现。饮食因贴近生活,已成为民俗民风的重要承载平台。清明饮食也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渐赋予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含义,哪怕是一块猪肉或一种蔬菜。

  庆幸的是,文化与饮食的这种紧密联系被一代代人以各种方式继承下来并传递着。而由此,我们也明白文化的博大精深竟可以如此润物无声。

  类似的节俗饮食在我们的饮食史上俯拾皆是。可见,饮食不仅是人人大欲,更是人间大道。(亚日)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