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墨脱电建人:只为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2015年09月04日 14: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藏墨脱9月4日电 题:墨脱电建人:只为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中新社记者 唐朝杨

  墨脱的夜晚太喧嚣,发电机的轰隆声响彻山谷。不过很快,这座中国边陲小城将回归宁静,一群外来人和骡马正在这里的深山里筑坝搭线,墨脱“电力孤岛”的历史即将结束。

  一条公路带来的机遇与问题

  金德才是华能西藏墨脱电力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之一,在来墨脱之前,他曾参与过多座水电站建设,在金德才心里,墨脱是一个世外之地,一个与宁静相伴的边陲小城。

  但土生土长的珞巴族小伙儿尼玛多吉回忆,那种宁静也与贫穷相生相伴,他曾渴望山外的繁华与热闹。

  2013年10月底,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迎来了机遇,但又面临新的困扰。

  尼玛多吉跑起了运输,日子蒸蒸日上,但他发现,钱有了,生活却难以改善,“因为电不够,买了洗衣机只能用来装米。”

  实际上,金德才是问题的解决者,为解决墨脱的电力问题,一项电力援藏计划2013年底在墨脱实施。

  经过调研,金德才和同事们对墨脱的电力情况有了全面地了解,“这里原只有几个小型水电站,仍有很多无电村。即便有电的地方,通路后家用电器出现爆发式增长,再加上工程项目增多,电力供给也出现了严重缺乏。”

  一群彝族人和他们的骡子

  金德才和同事们全权接管了墨脱的电力建设,但过程却比想象的艰难得多。

  没有电视、手机信号,只有静卧的群山,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吉古尔干在大山里整整住了一个多月。

  “墨脱的苦只有他们才能忍受。”在高山悬崖间,建筑材料和设备都要靠人背马驮,往往一进山就是个把月,线路部的董华介绍,只有同样生活在大山里的彝族人才能吃这份苦,“有很多人上工第一天,进山一看就辞职了。”

  “不仅人来自大凉山,骡马也是。”谈起骡子,金德才不时叹息,“每天背着上百斤的东西上山爬坡,一不小心还会坠崖。”

  金德才说,曾有骡马甚至咬断了绳子逃跑了,“虽然只是骡马,但我们看着也难受,只能给它们最好的草料,也算是对它们的一种感谢。”

  一顿“牛屎宴”解开心中所有困扰

  更大的困扰来自于民众的不理解。

  “我们天天被人戳脊梁骨。”主管经营的刘德翼颇为无奈地说,他们进驻墨脱时,正赶上电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于是很多人怪我们把电搞没了”。

  为让民众用上安全稳定的电,墨脱如今还实行分片区分时段供电。刘德翼说,每次去拉闸断电都会招来冷眼,甚至受到阻挠。

  企业无偿来做援藏项目,常常扛着设备徒步数十公里山路,忍耐着外人不曾有过的孤寂,还随时面临着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却遭受着不理解。刘德翼说,委屈感困扰着不少同事。

  不过,这种困扰因一件件小事慢慢化解。生产部的余志勇记得,他们徒步前往一个边远村落维修线路,已停电数天的村民自发前往迎接,并拿出了珍贵的“牛屎”款待,“实际上是牛胃里的一种分泌物,是招待贵宾时才会拿出来的,当时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更让余志勇觉得值得的是,他们即将完成西藏电力发展史上一次新的突破。按照计划,今年底,通过亚让电站、线路延伸工程及过渡期微型电站等项目建设,墨脱全县将能用上安全、稳定的电。

  近年来,西藏的电力发展史不断翻开新的篇章,川藏联网工程建成、首次实现藏电外送、首座大型水电站投产,官方预计,到2015年底,西藏发电装机容量将突破200万千瓦,是自治区成立初期的260倍。

  在外人来看,这些突破只是一组报道或一组数据,但金德才说,他们知道,又有一群人和骡子完成了使命。

  尼玛多吉盼望着通电的那一天早日到来,他希望通电和通路一样改变墨脱人的生活,“至少洗衣机不用装米了,晚上也不这么吵了。”(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